第283部分(第2/4 頁)
。身為皇帝,他甚至很想讓大漢人充滿匈奴的土地。
錢汝君說過,這不是不能辦到的事情,只要解決水源問題,更本不需要逐水草而居。
事實上,大漢對土地可以住十億人都沒有問題。
基本上,錢汝君這樣說的時候,皇帝本身是嗤之以鼻的。
但是回想錢汝君說過的話,卻又讓他熱血沸騰。
可惜,大漢浪費了五十年。
如果錢汝君早點出現,那他就有足夠的人,可以殺出去。
現在,能養活多出來的人口的地方,其實也就是新作物普及到地方。
但是農具還沒有辦法普及下去的結果,現在人口的增長速度,也只達到三倍而已。
五年的時間,多出來的人口,都還是小屁孩呢!
皇帝這個計算有個誤區,他不知道,錢汝君改善衛生條件,讓更多人能吃飽飯的結果,讓很多本來要死的人,可以不用去死了。
所以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比原本人口成長曲線,多了三百萬人。
而這三百萬人,是會納稅給朝廷和皇室的。
當然,這個數字,錢汝君不知道,但是她可以想象的到。
此時,大漢對人口增長很重要。人口要夠多,才能在歷史那麼多年的磨難裡,存留下來。如果是跟其他文明古國一樣,人口稀少,估計早就完蛋了。
大漢一直是一個人口龐大的文明國度。
他雖然不是最優秀的,但是絕對是最會生的。
現在,皇帝認為他擁有足夠的錢財,足夠的食物,最好馬匹。如果不利用這個機會殺到北方去,那他就平白錯過了這個時機。
老實說,皇帝劉恆覺得錢汝君給他的馬,都是神種,不可能持續下去。
第六三二章 面向北方
皇帝劉恆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在速度快,適合載人,不怕戰場的喧囂,甚至可以對匈奴矮小的馬匹居高臨下的馬腳,趕快補上可以提升戰力的馬蹄鐵之後。
他已經觀察到匈奴人的動向,其實匈奴人會南侵,都有一定規律,這個規律就跟草原上的草的榮盛與否有關係。
草榮盛的話,他們也沒有必要把命拿在肩膀上,在敵人面前晃來晃去。
真正的戰爭狂人,其實就是必勝的那一小戳人。
在別人死亡時候,他永遠躲在安全地方,看著別人死去。
但是這樣的人,絕對不會佔有太高的比例。
如果他們在不應該出戰,並且沒有戰勝把握的時候,讓屬下有大規模的損失,那麼他的部下,就會離心離德。
沒有人,可以自己掌控超過十個人。
他必須透過這十個人的力量,來管理接下來的十個人。並且讓他們彼此牽制,這樣才能維持統治的安全。
然而,人心思變,就算是他負責牽制人的屬下,也可能變化,如果牽制人的人,和被牽制的人,走到了同一個頻率。
那麼叛變的發生,就成為必然。
在草原上,叛變是必然的行為。
就像以狼王,如果不能保持最強大的武力,那麼就會被下面的公狼打敗,失去他原本的地位。狼群用這種方法,來維持種群的強大,也更好的生存下去。
匈奴人就像是草原中的狼群一樣。只不過多了一點人性的牽制。
不必像狼群那麼快多改朝換代。甚至到了後來,狼群不再以個人為單位,而是以族群為單位。
像現在,匈奴人全民皆兵,至於平常事情,都讓他們的奴隸族群去做。
只要有飯可以吃,多的是族群願意給他們當奴隸。
而且,打敗了部族,讓他們的女人幫自己都生一下匈奴崽子,對匈奴人也是划算的生意。
匈奴人不滿萬,滿萬不可以敵。為什麼匈奴人口這麼少,那就是對於他們的崽子,他們捨得讓他們在搏殺中成長。
加上醫療衛生不好,很多匈奴人長不到大人。
死亡率很高。
單是隻要是健康的匈奴人,都擁有強大的戰鬥力。
這種情形跟斯巴達差不多,但是規模比斯巴達大的多了。
也不知道,匈奴人的祖先,怎麼意識到,族群能做這種改變。
但是不管部族如何,如果有一個不靠譜的領袖,這個族群也會完蛋。
幸好,匈奴人的領導藝術,極為的簡單,而且粗暴,所以匈奴單于還扛的住。
最近匈奴人的駐蹕之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