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本來蘇氏想請莊志父子一起過來吃,但一想著一個**一個鰥夫,經常見面終歸是好說不好聽。於是也就打消了這念頭,讓北焰端著幾張餅一大碗湯給送了過去。
飯後,蘇氏帶著北焰、北川還有胡桃坐在桌前串糖葫蘆。北雪則在灶房煮羊奶做冰糕,直到冰糕做好了,統統裝到木盆裡放到外面凍上了,她才來到桌前與幾個人一起串糖葫蘆。
蘇氏見北雪一天也沒閒著,有些心疼,“雪,我們串就好了,你歇一會兒吧!”
“娘,我不累!”北雪回給蘇氏一個甜美的微笑。
一家人一邊幹活,一邊聊天,聊著聊著就說到了蘇氏的孃家。
不知道怎麼的,北雪就猛然想起了那個收留他們一晚的蘇老漢,又想到孃親說自己祖上是做傘生意的,就問蘇氏,“娘,您說您的祖上是做傘鋪的,是哪種傘,遮陽傘,還是雨傘?”
“都有。”蘇氏道:“不過還是以雨傘為多,窮苦人家有幾個買傘來遮陽的。”
她這樣一說,北雪倒是心裡一怔。不知怎地,心裡居然冒出了春暖花開之後,等冰糖葫蘆和冰糕這兩樣都做不了時,大可以做傘。反正外祖家的祖上是做傘的,那想必母親也是會些做傘的工藝。
蘇氏看她出神,忙問:“北雪,你怎麼了?”
“我在想,外祖家是做傘生意的,那麼娘會不會做傘?”
蘇氏一笑,“會倒是會一點。不過你也知道這家中的生意之道大多是傳男不傳女,而且你外公根本不把做傘一事放在心上,所以到我們這一輩,就算是會做傘的手藝,那也都是稀疏平常的末流手藝,稱不上什麼功夫了。”
“那大舅舅和小舅舅也都不想做傘嗎?”
“不想。”蘇氏有些惋惜地搖頭道:“你大舅舅那性子,魯莽衝動得很,讓他趕個車東跑西跑的倒是行,讓他靜下心來做傘,他怎麼坐得住。不過雖然他不做傘,但是做傘的功夫倒是學了不少。至於你小舅舅,由於他年齡小,做傘一事根本就是一竅不通,更別提做什麼傘生意了。”
“哦,原來是這樣。”北雪若有所思地點頭。
又埋頭幹了一陣的活,北雪的心思又想到做傘這件事情上。雖然現在家裡有事情可做,但是那糖葫蘆和冰糕都是暫且用來餬口的。就算是那大腸面算是一門手藝,可是那麵館的租期只有半年,再者自己的大腸面上市之後,保不準就會有別的同行來搶生意,萬一到時候競爭激烈了……總要給自家想個長久的出處才行。
這些都是不得不想到的問題,這也算是一種居安思危,一種未雨綢繆。
然而這做傘的生意,可就比其它幾樣複雜和長遠了。
春秋遮雨,盛夏避陽。而且可以做出各種花色,各種工藝,時時翻新,良中求精。就算是不陽不雨的天氣,姑娘傘撐一把傘出來,那也算是一種裝飾。
可是蘇家的祖上到底把傘做到了什麼程度,北雪無法知曉,而且這畢竟是蘇家祖上的生意,現在傳到大舅舅手裡,那麼大舅舅願不願拿出來呢!
說起傘的淵源,北雪倒是知道不少。
傘的來厲,眾說紛紜。雖然大家都一致認為傘是我國首創,但是這傘的發明人,卻是說什麼的都有。有人說是魯班的妻子云氏發明的,因為有一次她在亭子裡避雨,就想著如果能有一個可以移動的亭子就好了,於是靈機一動就發明了傘。
還有人說傘是魯班的妹妹發明的。當時兄妹二人準備在規定的時間裡,做一種能供人們在屋外可以擋風、遮陽、避雨的東西,來決定誰的創意好和水平高。結果魯班造了一座小樓亭,妹妹就作了一把傘,所以魯班最後也承認輸給了妹妹。
還有一種就是在傾盆大雨中,有個孩子頂著一張荷葉擋雨。可是,凹面向上的荷葉積了不少雨水,漸漸頂不住了。孩子靈機一動,把荷葉翻過來扣在頭上。一頂凸面朝上的傘形帽出現了。人們發現,傘形的東西有擋雨的作用,於是傘便應運而生。早期的傘是用樹葉或草編織成的,後來出現了用油紙和竹片做的傘,用絲綢做的傘。後來又出現了有完整骨架、能開能合的傘。直到後來一位教授從人體肘關節能曲能伸受到啟發,想到若能根據這個原理,製造一種像人的肘關節一樣伸曲靈活的摺疊傘,人們攜帶起來就方便多了,於是,他對現行傘進行改進,設計出了圖紙,並親手製定出加工工藝及模具設計,摺疊傘因其攜帶方便而深受廣大群眾歡迎,沒過多久,便在全國各地流行開來。
北雪就想著,若是自己在外祖家做傘的工藝之上,也能研究出摺疊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