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部分(第3/4 頁)
倒是皇后名下的十二、十五兩位皇子,不知何故,時常還多受玉德妃幾分看顧。日前還在大殿之上,為玉德妃求皇上恩典賞賜,現在又雖晉王一道,齋素三月表孝心,外人看來確實玉德妃一系了。
提起這些,卻是這日十二、十五給皇后和玉德妃都送了禮,照理說他倆正當在齋素,應戒除一應人情往來、蠅營狗苟,否則視為不敬。
等見到禮物,皇后和玉德妃卻都悟了——原來是求爵位的。
章和十八年,眾皇子代天巡遊,那龍生九子,九子出京的傳說,至今還在話本茶樓裡為人津津樂道。因立下大功,又逢章和帝龍顏大悅,諸皇子除了大皇子、三皇子、四皇子都有更尊貴的封號外,都按照當時出巡的地名兒封了郡王,十分榮耀。
只五皇子天生殘疾,十皇子體弱正在病中,被擯棄在外。十五皇子當時年紀還小,沒能趕上好機會,也是遺憾。又有六皇子,終究還是受寤生一事拖累,被章和帝早年尋了個由頭,失了襄郡王的封位。
可現在諸位皇子都是章和帝親自加冠賜名,以示成人的,到今天十五皇子都已經二十五歲了,孩子都快到定親的年紀了,還是個平頭百姓,兄弟相處間,也是尷尬。
帶上十二,不過是不想日後追究起來太明目張膽,另一個也是名義上同一個養母,總要表現出同進同出的意思。
只是章和帝從來不是個慈父,這種討要官職爵位的敏感話題,這倆不受寵的皇子哪敢直接提?
暗示都沒那個膽子。
好在雖然他倆雖和“母后”不熟,玉德妃這個庶母卻是向來溫柔慈善,也從不勢利眼待人,這才鼓起勇氣衝動了一下。
總不能死了都還是個庶人吧?
曲青青這時,卻想起自己名下的五皇子了。
好歹也是做人養母一場,平日裡百般照顧,這實際利益沒想到,還不是平白招惹怨懟。
第一百二十章 問事非前定
永和宮說是閉宮了,但畢竟玉德妃芳辰將近,不說往年章和帝每每費心盡力的籌謀,就是單看她回宮那日的宴席,便知道這次的場面會有多隆重。上頭一張嘴,下頭跑斷腿,這繁多瑣事,使得永和宮上下快忙昏了頭,也就是玉德妃還在自在清修中。
尤其是身為永和宮首領大太監、玉德妃第一心腹的岐山——生日宴要準備、過問,生疏了的關係要拉攏、維護,混亂的情報網要整理、重建,各宮各部的尚宮掌事要打點、敲打……可真是忙得腳不沾地。好在晉王早慧,手下心腹都處置的妥妥當當的,他一發話,兩邊兒奴才一碰頭,可給岐山省了大事兒了!
要不然,這一兩個月的緩衝時間,可真是不夠。
這天,岐山走在回永和宮的路上,有熟人招呼了——
“張公公,咱們可是許久不見啦!您貴人事忙,得閒了也賞臉和咱們哥幾個聚一聚唄!”
岐山在廢順王謀逆時立下大功,蒙章和帝欽賜“張”為姓,地位自然和別個不同,一般二般的宮人,可不敢隨意提及。但凡是能稱一聲“張公公”的,那必然是在宮裡有幾分體面的。
眼前兒這位,是太和宮首領大太監的乾兒子,喚作喜順兒的,在內外宮廷都算是“牌面兒”上的人物,之前因為兩宮太后的一些恩怨,同是大太監的乾兒子,和岐山那也是針鋒相對許多年了的。岐山隨玉德妃出宮那會兒,更是私下裡大大的歡喜了一場。
只是時移世易,這幾年太后和玉德妃勢力此消彼長,更甚至說,在玉德妃出宮回宮事件裡,太后不知是不是被孃家人和太子給打擊了,竟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她老人家地位尊崇,怎麼樣都無所謂,可太和宮裡的奴才卻沒那份兒心性。如首領大太監那樣的,倒是沒啥好想的,總歸是人老心空,也只能跟著太后行事。但是像喜順兒這樣年輕肯上進的,心裡就難免著慌。
太監宮女都是些無兒無女的,還不就指著錢財權勢,沒了這兩樣,旁人遇上了再尊敬,手裡沒得權柄,遇事說不上話,不也是白瞎嘛!
這不,當年玉德妃盛寵,東太后還在,喜順兒也成天價喜歡給岐山找不痛快,現在卻舍了麵皮,討好諂媚上了,不過是權衡而已。
岐山心裡門兒清,但是一個太后宮裡說得上話的太監,傻子也不會上趕著得罪。何況他和喜順兒之間本來也沒什麼深仇大恨,不過是兩宮太后爭輝,太監乾爹對著幹,他倆,不過是馬前卒而已。如今東太后都去了這麼些年,茶都涼透了,岐山是對死去的乾爹滿懷感恩,對當今太后也不能說沒有怨懟,倒是不至於和喜順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