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公的死後哀榮很是感嘆,便藉機勸了他幾句。”
新康本來覺得他多管閒事,轉念一想,衛涵即將嫁入王家,王衛兩家也是正經的姻親了,便道:“他倒肯聽你的?”
“我只是講了講聖人的脾氣,他自然就明白為何聖人會對凌相公如此了。其實有時他也是當局者迷,他都這個年紀了,又已身在相位,最該在意的本應是子孫前途,可他只顧與李崇相爭,忘了本意。於是,我不過略說幾句,他便已經回過味來了。”
“是真回過味,還是先踢開李崇,現在還不好確認,咱們看看再說吧。”新康如此說道。
讓新康意外的是,王潁似乎真的開了竅,竟然在半月後使出殺手鐧,主動提出,致仕之制應依古禮,凡到古稀之年者,都應主動致仕,以免尸位素餐、誤國誤民,更保證自己若到七十歲,一定主動致仕,絕不留戀。
這下子李崇徹底沒了臺階,無奈於六月上疏致仕,楊劭再度挽留,這次李崇卻再三堅持,楊劭終於答允他卸任中書令一職,卻另加封李崇為梁國公。
王太后得知這個好訊息只覺神清氣爽,眼前再沒了礙眼的人,這朝堂是他們王家做主了。不料在中書令的繼任者人選上,楊劭跟她有了極大分歧。
楊劭經過這兩年的折騰,已經知道誰才是真正為他好、希望他能掌權的,至於其餘人等,不過都是想從他這裡得到好處罷了。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當初的幼稚,並不是新康姑母失勢了,自己就能將阿喬納進宮做妃子的——姑母要是能拿女兒換富貴,當初就會讓阿喬做皇后。
所以這一次中書令出缺,他是希望由衛仲彥接任的,可王太后不樂意,她更希望由吏部尚書張義博接任。張義博是吳郡張氏的家主,也是王太后的姐夫。
又因蕭逐現在中書侍郎位上,蕭淑妃又剛產下皇長子,許多朝臣也推舉蕭逐接任中書令,朝中頓時又爭論起來。
楊劭到此時哪還會顧忌這麼多,他先跟王潁談過,之後立刻下了遷衛仲彥為中書令的詔令。但衛仲彥本來身兼武職,掌著南衙禁軍,此舉不免引起群臣非議,楊劭只得將新康夫妻找來商議。
“其實臣資歷尚淺,實難勝任中書令一職,不如聖人再……”衛仲彥說的倒不是客氣話,他今年才三十九歲,就任中書令,實在是太過年輕,也難怪朝中議論紛紛。
楊劭卻道:“太傅,在我心中,只有你才能勝任此職,你就不要推讓了,何況詔令已下,斷無追悔之理。我請姑母和太傅來,只是想商議一下,該當由誰來接管南衙禁軍。”
來之前,新康跟衛仲彥已經商量過此事,但她還是先問:“不知聖人心中可有人選?”
“這些事一貫都是太傅管著,我從未插手,一時倒不知誰人合適。”
新康就看了衛仲彥一眼,衛仲彥道:“本來凌將軍是十分合適的,只是他此時正在家守制……”
楊劭點點頭:“是啊,太傅還有別的人選麼?”他停頓了一下,提出一個人來,“太傅覺著宋國公如何?”
衛仲彥一愣,出於避嫌的考慮,他根本就沒往自家人身上考慮過,所以此時就答:“臣覺著不妥,宋國公乃是家兄,恐惹非議。”那是南衙禁軍,又不是衛傢俬兵。
三人商議許久,一個個人選排過,最後定了向來本份的英國公段豐乾接任左金吾衛大將軍。
王太后聽說這些事的時候,一切都已塵埃落定,她氣得不行,又聽說王相公也贊同衛仲彥接任中書令,更是不能理解,藉故將父親找來說話,父親竟說什麼內外交通多有不便,讓她以後不要干預政事,安心在內宮榮養?!
好啊,他們這是用不著自己了,看著皇后懷上了身孕,李崇也致仕了,就把自己晾在一邊了是吧?王太后怒火沖天:他們也不想想,要不是自己苦苦支撐,王家能有如今的風光嗎?
興平得知衛仲彥接任了中書令,也是差點憋出一口血來。她籌劃了這麼久,什麼都沒等到手,新康什麼也不做,竟然就讓衛仲彥坐上了相位!看來不把這個不識好歹的楊劭拉下來,她是永沒有出頭之日了!
她去找太后,挑撥太后繼續跟楊劭作對,另一方面開始散播楊劭不敬母后的訊息,並在宗室裡大肆串聯,攻訐新康和衛仲彥把持朝政,又質疑當初楊劭繼位的合理性。
楊劭大怒,想下手處置,太后一味攔著,他終於無法再忍受太后的所作所為,跟王潁和王嫻商量之後,以養病為名,硬將太后送去了驪山行宮休養。
興平正等著他出這一招呢!立刻聯合宗室諸王聲討楊劭的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