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3/4 頁)
的季節。
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煎黍米糕,俗稱之為年糕,民間還有歌謠:“二月二,煎年糕,細些火,慢點燒,別把老公公的鬍鬚燒著了。”而中午都要吃“老龍布蛋”,一種由玉米蛻皮俗稱玉黍米加麵條。 這些都是為了祈求農業豐收的。
而講究的人家還會薰香以驅趕家裡的味道,以確保春天到來後,家裡有著新鮮芳香的空氣以及滿滿的好運。動針線是被禁止的,因為動針線可能會刺到龍的眼睛從而帶來壞運。還有的把草木灰灑在水缸旁邊,因為人們認為這樣可以引龍來佈施雨水將其灌滿。
正月末毛氏就把這些規矩跟珍兒一一詳細的說了,二月二這天孫氏也奉命過來看了一遍又一遍,見珍兒做的一絲不苟,沒有絲毫差錯才放心,安心的向毛氏覆命。
正月十六到二月份這段時間,孫氏為了把之前因為家裡的事耽擱的繡活趕出來,每天都到珍兒家來繡那幅雙面繡。
孫氏人好不愛說口舌,不過葉白芷私下偷偷跟珍兒說過,孫氏是覺得在家裡煩悶,再加上每天蔣氏都到她屋子裡去訴苦,話裡話外、口口聲聲都是她們現在是一樣孀居的人了,要更親近,別被別人拿捏什麼的。
蔣氏的意圖太明顯。別說是孫氏了。就是葉白芨現在都知道她打的什麼主意。不就是想著他們家遭了大難,沒了主心骨,害怕以後毛氏拿捏他們家,所以想跟著孫氏聯合起來對付毛氏。三個妯娌中任何兩個團結在一起,那都是起主導作用的人。
別說孫氏本就跟毛氏交好,就是她們娘仨還得靠著毛氏他們過日子,她也不會傻得跟蔣氏聯合起來跟毛氏分庭抗禮。毛氏跟蔣氏他們的品行如何,她這個做了多年妯娌的人心裡是再清楚不過了。可是她心裡不願意跟蔣氏來往太密切。但又不好拒絕她,只好每天躲著她來珍兒這裡了。
珍兒家是蔣氏無論如何不願踏入的地方。
在蔣氏的心裡,她開始跌跤就是從沒把珍兒姐弟趕走開始的。
孫氏每天繡雙面繡,也會帶著珍兒她們,跟年前一樣指導她們繡工。
葉白芨還是一副笨手笨腳,老把自己的手紮成刺蝟,在委屈的哭了幾回之後,孫氏就免了她學繡工的事兒,她一如既往的舒服睡覺。
葉白芷賣荷包掙到了銀子,從這個上面嚐到了甜頭。她繡荷包的熱情更大了,何況還有個葉白芍跟她比著。每個月誰比誰多賣一個荷包都能讓她們驕傲老久。
珍兒最近沒有學繡花了,她想給虎子做雙鞋,轉眼就快到虎子的生辰了。前些年是沒有條件,虎子的生辰一直都被忽略著,她有心卻也不能為虎子做什麼。今年是他們落戶榆樹村後虎子的第一個生辰,而且現在的日子跟之前相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她當然想讓虎子過一個開心的生辰。老話說的好,送禮不在貴賤而在心意。她想讓虎子穿上她親手做的鞋襪,衣裳。
如果說這期間有什麼事是讓珍兒格外高興的,不外乎是年初的時候村裡多了七八個孩子入了學堂。其實說來也不是她一個高興,有更多的孩子進學堂,這預示著村子裡壯大起來了。而珍兒高興是因為這些孩子能進學跟她也有那麼點兒關係。
自從她落戶榆樹村,先收了村裡的榆錢,家家戶戶都掙到了些錢,後來又收了韭菜、蘑菇,這還不算有些孩子跟著三妞他們去割藥草賣錢,還有懂得打獵的人家掙的獵物的錢。林林總總這些錢加起來,可不就夠了一年的束脩銀子。那些湊夠了銀子能送孩子上學人家高興之餘也沒忘了感謝珍兒,家裡捨不得吃的雞蛋一家撿了十幾二十個給她送來了。
珍兒不想收可推了出去又不好看,還是毛氏說讓她以後還那幾家的禮的時候把這雞蛋的錢還回去,另外以後收東西的時候多照顧他們些就成。珍兒覺得這人情世故上她還是太過欠缺了。
二月中旬,去寺裡上了香,看虎子在寺裡過的如魚得水,人也長高了長壯了不少,珍兒很是高興。在她的印象裡,她爹齊三牛長的很是高大,人也很強壯,相反她娘楊氏卻長的很嬌小。虎子之前一直長不高,人也很瘦弱,她心裡不知道多擔憂。前世聽人說,有些孩子長的像爹有的長的像娘。虎子要是長的像她娘那樣瘦小,她是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在她心裡,男人就要長的高大,肩膀要寬闊,能撐得起整個家,是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好在虎子現在長壯了,也長高了,她這心裡才放下心來。真是幾天不見就變一個樣兒,沒半個月過來一回,虎子每次都能給她驚喜。
這天大壯趕著牛車,送珍兒跟野味還有燻肉去醉雲樓。結了醉雲樓的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