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頁)
。”
原來徐定睿一家臨行前將家裡的鑰匙交給了趙大嬸,讓她幫忙照看下院子裡養的家畜。她也不知道徐家人會什麼時候回來,隔個一兩天就會去徐家把整個院子的門窗全開啟了透氣。今天趁著天氣好,還幫著把屋子裡的棉花被褥弄出來曬曬,正好今晚能讓他們睡個好覺了。
“趙嬸,真是謝謝您了啊。來,先吃點糖潤潤喉。”張敏連連稱謝。抓了一把糖果塞給了趙大嬸,並解釋她這會兒沒工夫,等忙過了,就去好好謝謝她。
趙大嬸爽朗一笑,“小事一樁,這有什麼好謝的啊。”接過糖果並不先吃,只稍稍看了一眼就朝兜裡一揣,準備帶回去給家裡的孩子們吃。這糖看起來就挺好的,叫她一個一把年紀的老太婆吃了也是白瞎,還不如帶回去給孩子們嚐嚐鮮。
跟他們相處久了,張敏哪能不明白他們這些農村婦女的想法啊,知道他們這是捨不得了,又從袋子裡抓了不少零食硬是塞到趙大嬸口袋裡。
趙大嬸口裡一直稱謝,怎麼說都不肯再拿,趁著張敏忙著拿糖果的機會,一溜煙的走了。
送走了熱情的趙大嬸,張家眾人這才跟著張敏進了徐家。與想象中的農村家庭都是髒亂不同,徐家給張家人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大,他們老張家的祖宅是三進的,共有十幾間屋子,偏偏徐家的院子佔地比他們家更大,除了幾間屋子,房前房後都是大院子。不過院子雖大,給徐定睿小夫妻兩收拾的還算整潔,並不像一般的農家那樣髒兮兮的,汙水橫流。院子裡種了幾棵果樹,另外還養了雞鴨。
張洋幾個剛幫著張敏把大包小包的放進房裡,就拉住徐長林在院子裡晃悠。這院子裡什麼東西都讓他們覺得稀奇,他們是吃過豬肉,但還真沒見過活生生的豬長得什麼樣呢。
徐定睿家裡多了好幾個從北京來的客人的訊息很快就傳遍了整個臨河村,村子裡以前什麼時候一下子來過這麼多的客人啊,很快就陸續到徐家瞧熱鬧,除了最愛八卦的嬸子嫂子們,還有不少就愛湊熱鬧的小孩子。看著衣著打扮、行為舉止明顯跟農村孩子的張洋、張翩他們,來玩的鄉親們直稱讚,嬸子大娘們忍不住起了逗趣之心,沒事就問東問西,好奇的問著外面的世界。臨河村的百姓幾乎很少出過遠門,對普通人來說,最遠的地方不過就是去鎮上趕集,對北京根本就沒有什麼印象,總覺得那是在很遙遠很遙遠的地方。這會兒聽張洋他們用脆生生的聲音說著北京,會覺得他們根本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張洋他們也不惱,就這麼大大方方的任他們圍觀打量,嘴裡很有禮貌的喊著人,還很有耐性的回答鄉親們的各種問題。
“來,這是我們從北京帶回來的特產,挺好吃的,拿點回去吃吃啊。”張敏就忙著把從北京帶來的小點心還有她特意買的糖果什麼的分給來玩的人。至於其他的土特產,她準備等安定下來好好收拾一番再給村裡的每家每戶送去。現在剛到家,有這麼多包袱,還處於一片混亂之中,根本就不知道給鄰居們準備的土特產究竟在哪個包袱裡。
大家剛開始覺得不好意思,你推我我推你,見徐家人再三誠摯邀請,才接過張敏和徐長卿遞過來的零食。
知道徐家人這一路坐了好幾天的火車,這一路奔波肯定累了,人們就很有眼色的告辭回家了。再說了,農家人只要想忙,就沒有忙活不完的事情,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時間閒玩的。
等張敏簡單的收拾了家裡,把晚上張家眾人睡覺的屋子準備好,漸漸的到了傍晚,整個臨河村都升起了裊裊炊煙,張敏這才意識到要做晚飯了,她有點頭疼了。話說十多天不在家,家裡除了特意留下來的野味,根本就沒有其他的菜。可晚上十幾個人呢,就那麼一點野味根本不夠這麼多人吃的啊,沒過多久,她所煩惱的問題就被解決了。
生產隊長徐勝利知道徐家人回來的訊息,拎了些臘腸還有臘肉還有些蔬菜。陸陸續續的又有不少嬸子嫂子來串門,都沒空著手,或多或少的帶了幾個雞蛋、醬菜什麼的,人來人往的弄的整個徐家院子熱鬧的很。當然還有不少人,把家裡做的好吃的盛了一份端到徐家,說是要給他們加餐。更有那跟張敏走的近的嬸子大媽,知道今天老徐家來了不少人,想著他們家這會兒肯定缺被褥,特意將家裡備用的被褥送過來。
張敏之前在火車上還頭疼呢,家裡住的地方是有,可惜沒有那麼多被褥,現在的氣候雖說不像北京的冬天那樣冷的很,但也是要蓋被子的。現在有了這些鄰居們送來的被褥,最起碼今晚能安穩的度過了。至於其他的,明天再慢慢想辦法吧。實在不行,明天去買個兩三床被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