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第1/4 頁)
此時; 村裡的學堂已經快要建好了,門口豎了一塊大石碑; 石碑分為三列; 分別是:秀才榜、舉人榜和進士榜。秀才榜上的第一個人的名字就是房大郎,第二個是房二郎,除此二人之外就沒有其他人了。而其餘的兩塊榜單; 目前還是空的。
學堂分為前後兩個院子,前面是讀書的地方,後面是先生們住的地方。讀書的地方又分為兩個小院子,大一些的院子裡面有四間教室,是供男孩子讀書用的。旁邊小一些的院子有兩間教室,是供女孩子讀書用的。
十天之後; 整個學堂都蓋好了。
沒過幾天; 房大郎和房二郎都要休息了。房大郎把他之前已經商議好的一位秀才和一位童生請了過來。秀才的束脩雖然貴一些; 但是從長遠來看的話,還是請秀才們來上課更好一些。秀才負責教授準備考科舉的孩童,童生教授識字的人。
那位秀才的話是在縣城頗有名的一位秀才; 不僅童生,他還帶出來過一兩個秀才。這也是房大郎會去請他的原因。
這位秀才姓吳,三十多歲,家裡有一位夫人和一雙兒女。他其實在二十歲左右的時候就考上了秀才,之後又繼續考舉人,考了幾次之後,就沒有再去考試了。他深刻的認清楚了自己讀書的水平,而且家裡的負擔也越來越重,妻子供他讀書十幾年,眼睛都要熬壞了,兒子和女兒也瘦弱的不成樣子。
流芳百世的途徑除了自己去考試之外,還可以指望自己的學生。因此,他就開始收費授徒,苦心鑽研如何教好自己的學生。一開始來上課的學生不是特別多,漸漸的,名聲打出去了,學生也漸漸的多了起來。不過,他堅持每年就收十幾個學生,絕對不超過十五個。
他每年帶十幾個學生,一年收入三十多兩銀子。房大郎提出來一年給五十兩銀子,四時衣裳,一家人的吃喝住。
這樣豐厚的條件也終於說動了這位吳秀才。
而房大郎不知道的是,真正說動這位秀才的其實是房大郎本身。房大郎如今在縣城可不是籍籍無名的小輩了,他可是縣城有名的小三元。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的,而且吳秀才透過交談,也更加肯定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從繁華的縣城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房家村。
因為學生比較少,所以目前是先生們綜合授課,等學生多起來了,房家族學越來越大的時候,就要分科授課了。原本在鎮上和縣城讀書的房林和房樹也回到村子裡來讀書來。他們倆也曾經跟房森一起去考過霜山書院,無奈落榜來。
在房南和房北看來,這倆孩子估計也不是什麼讀書的種子,能使得幾個字,以後當個賬房先生或者像他們一樣當個掌櫃的就行了。
第二天,房家族學就開始正式上課了。
準備考科舉的那間教室裡坐了十個學生,這些多半都是有些基礎的。而準備識字的教室裡面卻沒有幾個人。之前報過名的一些成年男子反而因為兒子在隔壁讀書,不好意思進來了。只有幾個小孩子在學習識字。
授課的童生姓張,名書平,他看到這種情況,也有些惶恐。他今年已經十八歲了,是前年考上的童生,今年沒有考中秀才。他和房大郎是在考秀才的時候認識的,那時候兩個人相談甚歡。只不過房大郎最終考上了案首,而他卻落榜了。
他家是隔壁鎮的,大哥大嫂如今已經不想供他繼續讀書了。他爹孃見他老大不小了,也想讓他趕緊娶妻生子。四個人一拍即合,從他落榜那天起就開始給他張羅著親事。若不是他好歹算個童生,還算是有身份的人,他爹孃早就給他定下姑娘來了。
家裡實在是亂糟糟的,他也無心讀書,去縣城散散心的時候遇到了房大郎。房大郎邀請他去房家族學教書的時候,他立馬就答應下來了。
只要能有個安靜的地方讀書,只要餓不死他,他就願意。更何況那個人還是房大郎,是今年院試的頭名房伯玄。而且房大郎給的束脩也很高。
可是,此時看著課堂裡面的兩三個學生,張書平也有些不安了。難道,房家族學的人看不上他,不滿意他,不想讓他教了嗎?
房大郎見狀,進來安撫了他幾句,然後去找村長了。
房明生一聽,也明白是怎麼回事兒了,他問道:“玄哥兒,你說這該怎麼辦呢?”
房大郎知道,這些人是不好意思了,可是讀書識字哪裡有什麼好意思不好意思的事情。他想了想,說道:“爺爺,要不然找個村裡比較德高望重的人往那裡一坐,帶個頭吧。”
房明生想了想,道:“也成。我去找找看,再去看看誰在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