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3/4 頁)
姐妹幾個熱熱鬧鬧的吃了冰塊,就見後屋徐家的徐全來找立夏去吊青蛙撿小魚。
“立夏,你好了沒,咱們要走了!”徐全今年五歲,跟立夏同年。因為徐家和劉家住的近,兩人常常玩在一處,並沒因為他是男孩子而不和身為女孩的立夏玩。
插完秧的稻田經過一天的暴曬會有不少的小魚小蝦被曬暈,中午時候日頭毒,家裡人不讓孩子到處跑,都是傍晚時候才拿了布袋子出去撿魚,釣青蛙。
釣青蛙的用具也簡單,一根綁著白色棉線的竹竿。棉線上紮了一小坨棉花,一個長長的窄布袋,布袋口用竹篾撐開,繞一個短短的竹竿,用來做提布袋的把手。
村裡孩子幾乎人手一套,常常到田間地頭菜地魚塘釣青蛙。立夏時常跟徐全一塊去釣青蛙,釣得的青蛙有大有小。大的有大人三指寬,小的也不過大人一根拇指大小。立夏帶回家的青蛙,大的通常宰了煮著吃,小的便拿來餵了雞鴨。還別說,這段時間家裡的母雞下來的蛋都比之前的大個多了。
“哎,就來!”立夏一抹嘴,抓起放在茅簷下的布袋和竹竿便奔出了家門。
此時楊氏和劉長生正在院子裡編籮筐,楊氏見了立夏出去,急忙囑咐道,“可別下河洗澡啊!”
“嗯,知道了!”立夏一面跑出去一面應道。
竹篾剔除了竹白部分,剩下青蔑用來編織籮筐和簸箕。竹子在水邊都能長,沿著甘河兩岸邊幾乎都種了竹子,初五的爺爺生前便在河岸上揀了塊地種上了竹子。村民自家用的簸箕籮筐都是用了自家產的竹子編織的,劉長生會編籮筐和簸箕,楊氏不但會這兩樣,還會用竹子編扇子。
竹篾削得薄薄的,編成圓扇或是方扇,用碎布在扇子外沿縫上一圈,加上把竹柄就是一把實用的扇子。如今初五家夏天用的扇子就是楊氏編的,雖說不上精緻但勝在實用又不用另外花錢去賣那蒲扇。
已經一歲半的滿福已經會走路,但說話還不怎麼順溜,只會說些簡單的字眼。這時候的滿福再不願意呆在澡盆子裡,楊氏不放心迎春看管,多數時候便還是初五帶著滿福。這會兒滿福見立夏出去了,邁著並不穩當的小步子也要追出去,初五趕緊的把他拉住。滿福掙扎了兩下,掙不開,便又要去撿腳邊的竹篾,初五忙把他抱走。
滿福被初五抱走蹬著兩條小短腿哭鬧著掙扎,初五怕滿福礙著爹孃編竹筐,便把滿福抱出了家,到方氏家去。
初五到方氏家時候方氏並不在家,只有大媳婦柳靜欣在家忙活家務。
“初五過來啦,呀,滿福這是怎麼的?小鼻子紅紅的,是哭過了?”柳靜欣正在涮陶鍋,準備煮飯。她五官算不得精緻,但文文靜靜的。她爹又是私塾先生,自小讀過些書,通身透著股書卷氣,在這窮鄉僻壤的也算得雞窩裡的鳳凰。
初五本來還擔心永福這個沒上過學堂的泥腿子娶了柳靜欣這樣的秀才家女兒日子過得不平順,擔心柳靜欣看不起永福。但如今看來卻是初五想多了,柳靜欣雖有一股子書卷氣,但卻不會看不起他們這些莊稼人。
初五抱著滿福進來,笑著道,“他要跟了立夏去釣青蛙,我不讓,他又要拿爹孃削好的竹篾,怕他在家搗亂就抱了他過來你家玩兒,大嫂子看書呢?”初五瞄見走廊凳子上放了本書,想來柳靜欣剛剛是在看書的。
“嗯,剛看了會兒。”柳靜欣涮好了陶鍋,量出白米來淘洗,把淘米水倒進旁邊的泔水桶裡,留著餵豬。
初五抱著滿福過去,瞄了眼那開啟的書,見是本詩集,密密麻麻的繁體字。通篇看了眼,初五竟是連蒙帶猜都認不全一半字的。初五不由的皺了眉頭,她前世雖沒有正式上過學,但該學的東西都學過,並不比正式上過學的孩子差。但這會兒卻是連個字都認不得,想到自個成了個半文盲,心裡就有些堵。
作者有話要說:開v用了些時間,本文今日入v,希望親們繼續支援。。O(∩_∩)O~~
☆、第43章 佃戶(四十三)
“怎麼?初五認識字?”柳靜欣見初五在看她的書,那模樣竟是認得字一般。
“啊?不認識。”懷裡的滿福伸長了雙手要去抓凳子上的書,初五趕緊退開兩步不讓他拿。
“也是,村裡許多男孩都未必能上學呢,你一個女孩子更不可能上學了。”柳靜欣笑了笑,擦乾淨雙手過來拿起那書,道,“初五想不想認字?”
“啊?!”初五想不到柳靜欣問這話,一時反應不過來。
“你要是想認字,我可以教你。”柳靜欣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