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頁)
牟�俊�
其次就是豬種的改糧,使得豬長得很快,肉質也非常美味。過年的時候,不少人家的豬都養了半年多,老百姓伺候豬伺候得精細,幾乎每頭豬都長到了一百二三十斤,可以殺了。
還有黃豆,虞國公府這邊,漸漸有選擇性地開放了豆腐豆漿等豆製品的做法。隨著黃豆的普及食用,更是豐富了老百姓們飲食日常。
還有一項大的改變就是,入冬的時候,京城的老百姓們都用上了煤炭。
這些煤炭都是從太原府之前發現的幾座煤礦挖出來的,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處理之後便運到了京城來。有散碎的無煙煤,還有蜂窩媒,每一斤煤只要八到十文錢,是普通木炭價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京城地處西北,每到入冬,都是極為寒冷的。每年在冬天凍死餓死的人都比其他季節要高出一大截。
這個年代老百姓真沒什麼保暖的設施,連棉衣的棉花都不如後世的保暖,也沒有冬天取暖神器土炕,所以每年冬天,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足夠的柴火和木炭。以致於每年花費在這上頭的銀錢就不少。沒辦法,不準備充足的話,冬天真的有可能被凍死。
現在好了,有了煤炭,每家每戶都省下了不少錢。
還有,今天的鐵也便宜了一些。
蜂窩媒由於百味豆腐齋的最先使用,在京城很是流行。
趁著鐵便宜的時候,有餘錢的人家都會打上一口爐子。或放在廚房或放在客廳或放在屋裡,方便得很,坐上一口鍋,或燒水或煮吃食,都是極為方便的。
而且受去年虞國公府溫室種菜的啟發,許多人家都會在放爐子的屋裡種上一些小青菜。大規模種植是沒辦法的,太費煤炭了。但是種上幾架子,還是夠自家吃的。大冬天的時候,看著水靈靈的青菜就眼饞,做飯時候偶爾掐上一把或炒或煮,都是極為美味的。
有肉有菜有糧食,餓不到凍不到,這就是百姓們心目中的好日子。
老百姓們明顯地感覺到這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
而這些利民惠民的措施,來年會由京城向全國普及。
宮家那片希望之田收割的時候,為了方便來年春季稻穀新式插秧法的推廣,從全國各地徵集了一些在本地有善行美名的良民進京參觀。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看到希望之田以及整個京城郊區田地都是沉甸甸的稻穗,見到的人都信了這新式插秧法能增產。
如今全國多地百姓都翹首以待呢。
就在這時候,有流言傳出,涼王在涼州欲反。
百姓們聞言第一個念頭就是不喜,民心全都站在大梁這邊。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在大梁雖然沒有這句話,但無論是皇上還是臣工還是普通的老百姓,自上而下,都知道戰爭是銷金窟。
能擒住禍首或者透過小規模的戰役就能解決掉涼王的話,是最好的,這是泰昌帝最樂觀的想法。
但他卻不會因為有這樣的想法,而什麼都不做。
皇帝暗中下令陳兵涼州,東南兩路大軍都有調動的跡象。他積極地預防應對著可能會發生的戰事。
虞國公府瀰漫著一股低氣壓,涼王欲反的事,虞國公府的主子們知道得比外面的人都要早。
這日,虞國公府一回府就被請到老太君跟著。
“咳咳,涼州太危險了,不行的話讓他們夫妻二人回來吧。政績名聲什麼的,都是其次,總得有個前提,那就是活著。”這是老太君見到他的第一句話。
宮曜靜靜地聽著,哪有那麼容易?
有時候滿門的榮耀,就是鮮血和人命換來的。
宮令箴在涼州,已經身陷局中,退無可退,要麼生,滿身榮耀歸來,要麼死,為了君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但他不能這麼說,老太君的身體受不得刺激,所以他只說自己會努力斡旋。
自入冬以後宮老太君身體就一直不大爽利,精神頭也不太好,請了太醫來看,只說人老體質虛,讓好好將養。後來國公爺宮曜又請了幾位有名望的大夫,都沒看好。
最後連泰昌帝都驚動了,派了御醫來探望,御醫也只是開了一些榮養的藥丸。
回宮之後,御醫告訴泰昌帝宮老太君是天命快到了,身體各個臟腑老化,實非人力所能及。
為著老太君的病體,這些日子,虞國公宮曜一直都在發愁。
恰巧張國師見了,主動登門。去看過宮老太君之後,告訴虞國公,松鶴院這個名字太過陽剛了,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