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4 頁)
?”
王韞:“不能一概而論吧,在這段時間不必交束脩,學費由國家承擔,但其他花銷也是由家庭承擔。”
荀楨皺眉,“數年時間,對於貧苦人家而言花銷怕是龐大,縱有國家承擔學費相必也艱難。”
王韞點頭,“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挺不平衡的。”王韞抬手摸了摸鼻子,“具體情況我也不知曉,但我知道在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一定有很多家庭或許是因為觀念太落後,或許是因為實在太貧窮,無法支撐他們的子女讀完九年的義務教育。”
“但總歸是在慢慢發展嘛。”她笑道,“大部分父母還是會把孩子送去學堂的,主要是在我們這裡情況比較特殊。”
“即使是酒樓的店小二,當然我們不叫店小二,我們叫服務員,即使是去做一名服務人員也有專門的學問,需要人去學習。”
王韞思索了一會兒,耐心地解釋道,“比起你們那裡我們更重視……嗯國民教育……你們有院試、鄉試什麼的,我們也有考試,只是叫中考,高考,和你們那兒考試相差有些大。”
“一個小孩六歲開始上學,上六年的小學,三年的初中。初中和小學的九年便是我剛剛和你說的義務教育,學費是由國家承擔,可以拿到初中的文化憑證。
“到初三時,需要參加考試,考到高中。三年的高中學習,再參加一次舉國的大考試,稱為高考,這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考試,也是很多窮苦人家的孩子鯉魚躍龍門之時。和你們那裡的科舉有些類似。”
荀楨奇道,“高考之後呢?”
王韞道:“接著便是大學,參加高考是便為了考取大學,大學也分為本科和專科,在世人看來本科要比專科好一些,實際也是考得高一些的考上本科,考得差一些的會去專科,專科學習的是技術。”
荀楨本就聰明,雖然有些地方聽得不甚明瞭,但聯絡王韞上下文,也猜得八九不離十。
“大學也分等級,有一本二本和三本之別,在大學的四年生活中,學生可以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學習,大概就像唐代的專科教育吧,國子監所屬有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等,專門學習,我們大致也是如此。”
“大學結束後,學生有的會繼續考試學習,也有人去找營生和活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