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附耳過去。
小姑娘悄悄跟他耳語:“科長叔叔,你放心吧,我絕對不會告訴別人的。”
他臉更紅了,但心中的顧慮,又迫使他對她說道:“以後咱們還是約著,在別的地方見吧?你老來家屬院,那地方不安全。”
縣政府機關幾乎都在那一片兒。
小姑娘笑眯眯:“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叔叔,你就大大方方地。我拿的也不多,還全用樹葉包了的。你就說是鄉下的小侄女來看你就成了。”
那可不是。誰家沒幾個鄉下的親戚?誰家的親戚又不串下門,送點東西的?
更何況那些東西還包著的。不開啟,根本看不到。
陸有明心裡的包袱一下子放下來了。暗歎自己還不如一個小丫頭心理素質好。
***
有了今天賣東西的4。5元,再加上上回剩的3。9元,她現在共計有8。4元了。
有了這筆錢,她直接去縣城最大的書店,買了一本《土壤肥料學》,還有一本《水稻增產田間管理技術要點》。
現在還未進入特殊時期,書店裡的書,種類還很多。
不過,她也不敢多買。書多了,看不過來也沒用。反而專攻一兩本,裡面的知識還能全用上。
就這樣,花了1。2元。還剩了7。2元。
她爹也算能幹的,憑著公社開的介紹信,還真在省城農業大學裡,找了好幾個專家教授,把國內主要高產糧種的優勢和劣勢全問清楚了。當然,也包括了這些糧種適不適合在本地種,種了收獲時大致能收多少,都問得一清二楚。
這回的任務,不像之前那麼艱鉅。李向陽總共只花了三天功夫。
各生產隊按他諮詢專家的結果,把糧倉裡大部分的糧種,都換成了高產糧種。只留了小部分本地糧種。
接著,就是大分糧了。
果然,就像大家所預測的那樣,這次的分糧向第二生產隊傾斜得厲害。其它三隊只是象徵性地分了一點點。
畢竟保住群眾的性命,那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李向陽這個人也是心大。他居然在謝巧雲家又快斷炊的情況下,替她家爭取了這批救濟糧。
這下,知道謝巧雲曾朝他潑過髒水的人,無一不朝他樹大拇指,覺得他這人人品貴重。
謝巧雲也沒想到自己能分到救濟糧。一家人四下無人時,也感嘆不已。
她那個窩囊漢子每每唉聲嘆氣:“早知道隊長要幫忙……當初真不該把紅果兒給丟了……”
可惜,謝巧雲還是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罵了句:“當初要不是我把她賣給李向陽,你早餓死了!”
白有全氣得想跟她爭辯,可一看到自家媳婦一臉“幹嘛?你現在長脾氣了,敢罵媳婦兒了是不是?”他又縮了縮脖子。
即便如此,謝巧雲還是總結了一句:“這個李向陽,倒還算是個有良心的。我們紅果兒給他當閨女,也不虧了。”
這可真是她難得說了人家一句好話。
不過,糧種都是限量購買的。雖然李向陽和牛書記跑了不少省市,但買到的糧種也只夠二隊的人撐到夏收的時候。
但話又說回來,其它三隊的口糧,也同樣只夠撐到夏收。
為啥呢?
這年頭交公糧都是分兩季交的。夏收交一季,秋收交一季。同樣,分口糧也是如此。
下半年能不能吃飽肚子,還看這一季的收成了。
可惜,有時候你越想專心致志地幹一件事,就越有別的事兒自動上門。
這不,李向陽還沒開始研究,接下來要怎麼做,才能保證豐產在夏收再次出現,牛書記看他沒在學習,就又專門找他談了談心,要他一定得好好學習文化知識。
要不,就算任命下來了,他連檔案都看不懂,到時候能處理啥事務啊?
然後李向陽就鬱悶了。
這看書學習得花多少時間吶,他還怎麼搞生產呢?
侯秋雲的意思是:“你幹嘛要把生產和學習分開看待呢?你去請教問題的那些農業專家,不也是因為文化好,才知道那麼多事兒的嗎?你學習好了,生產還能搞不好?”
李向陽一想,也對。
趁這機會,小紅果兒就跑去把紅寶書給她爹捧過來了:“爹,給~,紅太陽~。”
這個拿來當課本,多好啊!又學文化,又學進步精神!
李向陽一看那書上套的紅皮皮,人就懵了:“這書你從哪兒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