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 頁)
所有的家產。辛辛苦苦熬了十多年,一夕之間蕩然無存。
可是又能怎麼辦呢?就像楊氏說的那樣,人還在就不錯了,難不成像夏大成上級那個老掌櫃一樣?
楊鐵柱為了活躍氣氛,開口笑說道:“大成哥,你看我倆都成傷病人士了。”說完還輕揚了下自己打著繃帶的手臂。
夏大成虛弱的笑道:“是呀,我這還躺在床上都不能動呢。就是苦了娘和你嫂子了,還有兩個孩子了。”說著,他忍不住捂著嘴咳了兩聲。
楊氏嗔怪,“說啥呢,都是一家人!”
“就是,大成哥,能有多大點事。好好養著,開年估計就好了,咱們不能再去縣裡,就在鄉下好好種地,又不是不能過活。明兒把宏志小子培養出來,若干年後你也是一品大官的爹。”楊鐵柱安慰道。
他的說法把人都逗笑了,夏宏志在旁邊紅著白皙的臉,最後實在有點不好意思,一溜煙兒回自己屋去了。
夏大成點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現在也只能這樣。不能說跌倒了,就爬不起來。他爬不起來不要緊,不能牽連家裡人。
所以他也強打起精神來,開口道:“我計劃著開年把咱家的地收回來,到時候自己種。不管辛不辛苦,總是多點進項。”
楊氏家裡的地不多,也就3、4畝的樣子。夏大成想,他和媳婦兒兩個人種就夠了,也不會很累。畢竟他和周氏兩人都是莊戶人家出身,年輕的時候都是給家裡下過地的。只是時間長了沒種過地,可能很多都不好上手。不過已經到了這個份上,辛苦不辛苦都是次要的,總不能一家人都不吃飯。
至於他娘楊氏在鐵柱媳婦兒那裡的分紅,一向謹慎小心的夏大成卻是不敢把家裡所有生計都壓在上面的。因為他也細細問過,聽他娘說這個小買賣只做了一個多月,至於以後還能不能繼續做下去還是兩說。他計劃把家裡地收回來也是為了穩妥起見,畢竟鄉下人還是以土地為本,不管怎麼樣,至少不用擔心沒糧食吃餓死。而且他還想著供兒子繼續唸書,進項多些總是好的。
“這個想法好,地先收回來自己種,每年也能多不少糧食呢,畢竟佃戶每年也就交上來6成,再多4成家裡吃糧食就不愁了。”楊鐵柱說道。
在落峽村這一片,佃出去的地一般都只收6成的租子,稅子地的主人自己交。落峽村窮,很多人家都是巴不得自家種的地越多越好,很少會有人把自家的地佃出去。楊氏當初佃出去也是沒有指望地能有什麼進項,畢竟她一個人也種不了那麼多地,兒子也不讓她種,把地佃出去只想著每年自己有點糧食吃就算了。
經過這一系列的插科打諢,原本還有些茫然的夏大成心裡也漸漸有了些想法,人也顯得不那麼低落了。
楊氏看著兒子臉色好了不少,不禁也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第65章
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楊氏留楊鐵柱他們到這裡吃飯。林青婉也沒有推辭,和姚氏兩人到灶房給楊氏幫忙。楊氏不讓林青婉和姚氏動手,拉著兒媳婦周氏去了灶房。
一大屋子人在一起吃了午飯,吃了飯又坐在一起閒聊。
期間,楊鐵柱和夏大成兩表兄弟續了續舊情,林青婉、姚氏也和這個表嫂周氏熟悉了起來。
周氏是當初楊氏親自把關給夏大成娶的媳婦兒。
夏大成當初十幾歲就去鎮上給人當夥計,後來覺得鎮裡發展不好,就去了淮河縣。在淮河縣裡,剛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跑腿夥計,後面慢慢因為人勤快又聰明靈活便被當時的大掌櫃帶在身邊跑腿。
夏大成一心一意想出人頭地,年過十九還沒成親。每次楊氏催他,他都推著說很忙,也確實忙。最後楊氏無奈,只能自己親自把關給他說了一門親事,日子定好後,才通知夏大成回來成親。
周氏是楊氏觀察了好久的一家閨女,平時裡在家裡做事勤快,對下面的弟弟妹妹關心體貼,家裡的關係也非常和睦。
楊氏見何氏成日裡在老楊家裡禍禍,禍禍得閤家不寧,所以對娶兒媳婦上面,尤其上心。不光多方面打聽,自己還去看過幾次。直到真心覺得這家閨女不錯,才給夏大成訂下來。
果不其然,小兩口成親以後感情非常好,周氏對楊氏也是非常孝順,幾乎比自己親孃不差。楊氏是個開明的人,把兒媳婦當自己親閨女疼,所以婆媳之間的關係非常好。
後來夏大成在縣裡有了發展,楊氏就把周氏也送去了縣裡。
等兒媳婦懷了第一個孩子,又把兒媳婦接回來養著,直到孩子三歲多才讓兒媳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