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部分(第2/4 頁)
央帝國的人,他們也底氣了,他們不再低中央帝國一等了。
“沒有什麼南蠻,沒有什麼北歷,沒有什麼東文與西武,我們都是天元王朝的人,我們原先就是天元王朝的人。”
“我們是天元王朝的人,日後我們再也不會被中央帝國欺負了。”
“天元王朝復國了,我們終於可以挺直背脊,可以堂堂正正走進帝國,再也不用懼怕帝國的人。”
“以後,我們能吃飽,我們能穿暖,再也不會有戰亂了。”
……
天元王朝雖滅國,但餘威尤在,南蠻、西武和北歷的百姓,排斥東文一統天下,可卻不排斥天元王朝復國。
東文一統天下,就表明他們要低東文人一等,可天元王朝復國,則表明他們所有人都是一樣的。
而同樣,原先西武、南蠻、北歷的官員和貴族們也不擔心了,不擔心他們會被排擠,不擔心他們得不到重要,因為這不是東文的天下,而是天元王朝的天下。
對天元王朝來說,不管是東文、西武、南蠻還是北歷,都是背叛者,可也都是天元王朝的子民,他們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高誰一等,也沒有誰低誰一等。
一個天元王朝後人的身份,一個重建天元王朝盛世的口號,就將四國之間的矛盾消除了,將四國人民緊緊團結在一起,讓四國人民自覺的將先前烙在他們身上東文百姓、西武百姓的烙印消除。
此刻,他們就只是天元王朝的百姓!
第二卷 結局四,結局五
結局四
天元王朝復國,舉國上下一片歡騰,百姓只有歡心,沒有一絲不滿與不安。
他們知道,強盛的時代來臨了,從此以後,他們就是天元王朝的百姓,再不用受中央帝國的欺辱了。
而蕭天耀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待到國內情況穩定後,蕭天耀就將矛頭對準中央帝國。
當然,蕭天耀此舉並不是為了挑起戰事,他只是收復屬於天元王朝的國土,收回他們天元王朝的皇都。
此舉,得到全國百姓的支援,不少貴族、大地主,得知蕭天耀要對中央帝國出兵,收回失去,紛紛出錢、出糧,就是普通百姓也紛紛捐獻錢財,甚至這一年報名參軍的人數,呈井噴似增長。
對四國……不,對天元王朝的百姓來說,這些年最痛苦、最恥辱的事,莫過於被中央帝國欺壓,莫過於他們的國土,他們的皇都落在中央帝國的手裡。
蕭天耀此舉,無疑是振奮民心。
這一刻,不管私底下大家有多少明爭暗鬥,有多少私心,都一一拋開了、放下了,這一刻天元王朝上下團結一心,只為收復失地。
為了表明對這一戰的重視,蕭天耀御駕親征,留皇后監國,太子參政。
當然,此命令一出,滿朝文武大臣皆不滿了。
無論是先前的四國,還是天元王朝,都不曾出現女子參政一事,更不曾有皇后監國一事,這簡直是太荒唐了。
蕭天耀也不解釋,只一句:“此次攻打中央帝國的先鋒兵馬,是皇后的人馬。”要用皇后手中的兵馬,不給皇后權利怎麼行?
呃……
重大臣聽到這話,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鬱悶不已,心中暗恨皇上太慣著皇后了,居然把金吾衛這種國之利器給皇后,簡直是兒戲,可是……
他們皇上一向威嚴甚重,這話他們可以在心裡說說,面上卻是無一人敢說。
最後,眾位大臣與蕭天耀各自妥協後退一步,由太子監國,皇后輔政,至於林初九手上的權利?
不管是監國還是輔政,林初九手上的權利都是一樣的,這個國家的事要由林初九說了算,輔政的說法,只是為了讓文武大臣心裡舒服一點。
林初九對國事沒有興趣,她會參與政事,只是為了給蕭天耀守住後方,是監國還是輔政,對她來說都不重要,她只要手中有足夠的權利,能為蕭天耀守得住後方,能為她的小子福守住這天下就夠了。
蕭天耀稱帝第二年,留下了年僅八歲的太子和皇后,帶著三十萬大軍遠赴中央帝國與天元王朝的邊界,收復天元王朝的失地。
而此時,中央帝國兩皇之爭的內亂已接近尾聲,眼見三皇子就要戰敗了,可因為蕭天耀突然出兵,逼得大皇子不得不抽調人馬,以應對蕭天耀的猛攻。
兵馬分散,三皇子壓力驟減,如此一來,三皇子便得到了喘息的機會,可以緩一口氣,也可以藉此恢復元氣了。
帝國大皇子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