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部分(第3/4 頁)
蕭天耀和林初九的大名,中央帝國的文武大臣可是人人皆知,蕭天耀和林初九一進城,就有無數雙眼睛盯著,盯著他們的一舉一動,盯著大皇子的舉動,也盯著皇上的動靜。
結果……
一連盯了數十天,也不見這三方有任何動作。
大皇子沒有動作他們能理解,說起來大皇子也是倒黴,帶著一百萬兩黃金跑去贖人,為三皇子收拾爛攤子。好不容易把人贖出來了,把爛攤子收拾的差不多了,卻被三皇子拿著聖旨奪了權,趕了回來。
回來就回來,怎麼說大皇子也把人救了出來,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可大皇子人還未到,朝堂上就全是彈劾大皇子的摺子,說大皇子行事魯莽,無視帝國的尊嚴,壞了三皇子潛入土匪內部一舉將土匪拿下的計劃。
尤其是那一百萬兩黃金了,那就是生生被大皇子浪費了,要不是大皇子好大喜功,強奪功勞,三皇子早就把土匪一網打盡了。
武將的槍,文臣的筆,文官殺人是不見血的,一張嘴一隻筆,就能把死的說成活的,把活的說成死的。
大皇子的根基在軍中,三皇子卻是禮賢下士,深得文官擁戴,他一暗示,底下的官員便接二連三出手,動動嘴皮子,就生生把大皇子的功勞扭曲成愚蠢無知,抹殺掉了大皇子的一切……
第二卷 940炮灰,最先被犧牲的
權利場上的事便是這般瞬息變化,不能笑到最後就不能稱之為贏家,一時的輸贏並不能決定什麼。
三皇子這麼做也沒有什麼錯,他與大皇子是競爭者,大皇子搶了他的功,打了他的的臉,他不黑大皇子黑誰?
要知道,不管是在哪裡,能幹的都比不上能說的,埋頭做事的比不上時時表現自己的,無疑大皇子是那個能幹的不錯,可他不會說,也不會表現自己。
三皇子確實很失敗,他被土匪綁了,狼狽的要人來救,可那又如何?
一獲救,三皇子就給自己安上一個以身犯險,深入敵營的偉大的形象。
至於真假?
誰能查出來?深入敵營是三皇子的秘密計劃,他並沒有對外人道,就算要去查,三皇子也不怕,他敢這麼說就必然是有準備的。
這個虧,大皇子吃定了!
且三皇子發動的時機剛剛好,直到等到大皇子進城那天,才讓手下的人上摺子彈劾大皇子,大皇子連提前準備的機會都沒有,一回京就被皇上宣進宮了。
到了宮裡,大皇子才弄明白怎麼一回事,他自然是要解釋的,可他再怎麼解釋,也改變不了一百萬兩黃金沒了的事。
且按三皇子的說法,大皇子帶著黃金去贖人沒有錯,可只要大皇子不那麼衝動的行事,不徹領功冒進,他的計劃就成功了。
帝國不僅不用出那一百萬兩黃金,甚至還能將土匪一網打盡,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任由土匪拿著黃金跑了,生生打了帝國的臉。
同意拿黃金贖人這個決定是皇上做的,但這個時候絕不會有人說皇上半句不是,所有的不對都在於大皇子。
拿黃金贖人沒有錯,但行事衝動、破壞三皇子的計劃,不停隨行將領勸阻就有錯了。
大皇子本就不擅辯論,一時間百口莫辯,除了一口咬定他只是為了救人,沒有私心,且不知三皇子的計劃外,大皇子根本無法解釋。
帝國皇帝本就不喜歡大皇子,見大皇子這個樣子更是厭煩,深深覺得大皇子讓他丟人了。
要不是大皇子行事衝動,他也不至於背上一個受土匪威脅,只能拿黃金贖人的罵名。
一想到這些糟心事,皇上就更不高興了,揮揮手道:“此事朕自有定奪,你且回府閉門思過,沒有朕的命令不得出府。”
大皇子心裡憋屈的要死,奈何這種事就是誰先說,誰說的聲音大,誰就是勝利的那一方,大皇子失了先機,除了吃悶虧外,什麼也做不了。
大皇子被皇上勒令閉門思過,且一關就是數十天,皇上連問都不問一句,熟知帝王心思的大臣們,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提起大皇子,更不會提起京中還有兩個,隨大皇一同來的東文王爺和王妃。
這事並不是什麼機密的事,蕭天耀當晚出去便打聽到了訊息,林初九聽完,嘴巴張得老大:“這麼說,我們這是被殃及池魚了。”
大皇子果然是個苦逼,明明出了力,救了人,最後卻背上了所有的錯。
林初九想,這絕對不是大皇子第一次背黑鍋,要不是這樣,大皇子在中央帝國的名聲不會這麼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