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頁)
陳一遇考取了在春市的華國醫科大學; 在專業中全國排名第一; 兩人都在春市唸書; 雙方家人也都很滿意; 雖然學業重要但兩人的感情更重要啊。
經過了這長達十年的動亂,他們都知道了什麼都會變,只有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學業事業以後還可以有; 但錯失的感情以後就只能追憶了。
因為這一年的高考安排在了冬日; 所以與之相適應的,開學也與慣例不同,是春季就開學; 蘇怡瑩等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們; 還沒從這個喜訊中回過神,就開始為自己的檔案和戶籍開始忙活了。
下鄉插隊的知青們; 不管原來的戶口檔案在哪裡; 只要下了鄉,都是跟著走的; 不會留到城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知青雖然耐不住這樣辛苦的農村生活,還是隻能被困在農村的重要原因。
沒有檔案和城市戶籍,他們即使自己走回了城市也找不到工作,也沒有商品糧分配; 何談養活自己。
等到蘇怡瑩等學子將自己的檔案戶籍工作等安排好,他們就紛紛踏上了充滿未知但鋪滿希望之花的大道。
走的前幾天,蘇怡瑩已經和宿舍的室友、廠裡的同事、要好的江胖子、小許村的知青們話了別,所以在火車站臺的時候,只有江燕和他們在一起。
江燕是特意和他們一天離開的,雖然不是去往同一個城市,但一起走,就不用面對空蕩蕩的床鋪和看不到的熟悉身影了。
蘇怡瑩看著江燕紅了的眼眶,也忍不住眨著溼漉漉的雙眸說:“燕子,我捨不得你。”說著她伸手抱住了江燕纖細的身子。
江燕用放在蘇怡瑩後背的手輕輕地拍了兩下,帶著一絲哽咽說:“我也捨不得你,不過我們以後可以通訊啊,而且離得也不是那麼遠,對吧,以後找機會見面啊。”兩人在人來人往的站臺相擁著,眼眶裡的淚再也忍不住滑落了下來。
從1974年下鄉插隊開始,她們倆相識一起度過了陌生而辛苦的下鄉生活,到1976年紡織廠招工,兩人一起開始了工廠的生活,到1977年都努力考上了大學,給知青生活換了行駛的軌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三年裡,兩人都生活在一起,成為了知心的好朋友。
雖然口裡都會說著又不是見不了面,以後機會還多著呢,但如今的通訊和交通都不是那麼發達,想要像從前一樣一起的生活是再也沒有可能了,只能留在回憶裡。
告別了依依不捨的江燕,蘇怡瑩和陳一遇也踏上了回春市的火車,這次的火車之旅不像以前那樣因為短暫的假期而急切,而是帶著不急不緩的舒心,這次的回去就是嶄新生活的開始了。
兩人回到了長大的城市,陳一遇將蘇怡瑩送到了蘇家,如今的春市大學也不像蘇怡瑩前幾次來的時候那樣在陽關下沉默了,而是帶著蓬勃的朝氣,向眾人展示著自己的新生。
走到校園裡,隨處可見面帶笑容的老師和同學,還有眼裡飽含欣慰的家長們,他們一路輕快地走到了家屬樓,和以往看到蘇怡瑩回來的靜默不同,如今的鄰居們都開始熱情地招呼起來。
以前還想佔據他們房子的鄰居也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面帶笑容地說:“是蘇家的小女兒回來了,聽說考到了家門口的學校,可真行。”語氣中還微微泛著一絲酸和不甘,像是自己的東西被拿走了一樣。
蘇怡瑩對這些長著兩副面孔的人沒有什麼好感,不失禮貌地笑了下就和陳一遇離開了,即使聽到身後傳來不滿的聲音,那又怎麼樣,人不是活在虛假裡的,一些不需要維護的關係只要人前禮貌,不失自己的素質就行,再多了就沒有了。
走到樓道的時候還看到施婆婆,是前年他們回來的時候好心提醒他們的鄰居,蘇怡瑩看到臉上掛著慈祥微笑的婆婆倍感親切,甜甜地叫了聲:“施奶奶。”
陳一遇已經伸手將施婆婆手裡提的菜籃子接了過來,兩人遷就著婆婆的速度慢慢地上樓。
施婆婆愛憐地摸了摸蘇怡瑩挽著她的手,帶著絲感慨說:“好在一切都變好了,你爸媽也回來了,你也回來了,都好好的。”
她也不提蘇怡心,知道這是蘇家的禁區,坑害了家人的蘇家大女兒,雖然改革後沒有看到她上門,有點疑惑,但她不會去戳人家的痛處。
又轉頭看向十分精神的陳一遇,放低聲音在蘇怡瑩耳邊問:“上次看著就不對勁,這是你物件?”婆婆還是很有八卦精神的,還微微挑了下眉看向蘇怡瑩。
蘇怡瑩臉頰微紅,輕輕地點了下頭,施婆婆雖然沒有說什麼,但不大的眼睛裡可以看出她的贊同,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