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2/4 頁)
馮家招人用軋棉紡紗,趙家要人做葡萄架子,一家裡除了那個奶娃娃外都有地方吃飯,還有錢掙,這門親事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殿下您說,”崔瑛看著柴永岱,“這個女孩兒該怎麼選呢?”
“我明白了。”柴永岱讚歎道,“阿瑛你好厲害!”
“窮我一人之力能救幾人呢?”崔瑛輕輕搖頭,“全縣各出其力,六安才有此時之景。”
“鄉有鄉賢,吏有良吏,官是清官,六安再無不安之理。”柴宗訓誇道。
“殿下過譽了,這大半年不過是疲於奔命,一環扣一環的解決問題罷了。”
“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後面打算怎麼做?”柴宗訓看似閒聊,卻集中了精神,這是他離京前,皇帝柴榮特意交待他的事,一是看清六安現狀,若是不佳那不必多說,直接調人回京,若是真如葉知秋信裡所說那樣富裕安定,那就摸清崔瑛後面的計劃,若有創想就只好留他在六安繼續折騰,或者調他入京管理京畿赤縣,若是江郎才盡,那便派一能吏來此蕭規曹隨,調崔瑛入京研究千里傳音之術。當然若千里傳音是杜撰——可能性極小,那自然要狠狠訓斥崔、馮兩人一頓。
崔瑛當然不知道皇家這兩尊大佛是他一時口快吹來的,他只當是改革的中期審查,就和當年做課題一樣,稍微理了理思路,才張口道,“前面義父已經打下了一個挺好的底子,縣裡官吏基本清廉,除了個別吏員衙役之外,縣中人事我基本沒費心。”
他這話一說完,一直默不作聲的葉知秋從鼻子裡重重地哼了一聲出來。
崔瑛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當沒聽見,“主要思路其一是增加糧食產量,減少用人數量,讓更少的人生產更多的糧食,這能保證全縣的穩定,有王虎在,這一塊我沒操太多心,只在耕種方法這一塊發動了蒙學生們到各家去普及。”
“嗯,排雲將你編寫的農諺送到京裡了,很好,父皇已經讓司農寺根據各地情況編寫新的農諺了。”
“稅收戶等積分法是一個比較大的改變,等於是將朝廷的五等丁田薄分得更細,也更公平些,但這需要一批既熟悉情況又能算清帳的人才,若不是我那弟子張雷這兩年不停得培養蒙童,這一條我不是自己上然後到秋稅時才能用上,就是隻能停滯,推廣時恐怕對吏員的要求比較高。”
“到現在戶部的大臣們還沒弄清楚你那個什麼‘稅收公式’呢,要推廣,估計還有的等。”柴永岱小小聲地說起京裡那幫人,“衛十六最近撥算盤撥得手指尖都禿嚕了。”
崔瑛好懸沒樂出來,強忍了笑意,正經地說,“我會再寫個細緻些的方略來,戶部的前輩最好多請兩位熟悉農事的同僚來幫忙。”然後繼續道,“衙役訓練和文吏招考其實都算澄清吏治的手段吧,以便之後減少在這方面的心神,專注於其他事務的處理。別的就沒什麼了。”
“縣學的印刷,琉璃器,軋棉機,你搗鼓出那麼多東西來怎麼不說?”
“那些合起來也就是四個字,”崔瑛看著柴永岱,“自食其力。”他頓了頓,又接著解釋道,“使民想自食其力,能自食其力,可自食其力。比如縣學,要讓縣學生們想掙錢養家,不要指著學裡那點子廩食,這是想自食其力;讓孩子唸書,能到外面去幫人算帳,這是給他們自食其力的能力,使其能自食其力;馮、趙家招人用工,我那罐頭廠、琉璃坊、杜仲田也要不少人,這些人才可在種田之外有另一條自食其力的路子,才有自食其力的可能。”
“好一個想自食其力,能自食其力,可自食其力,此言不弱管夷吾倉廩禮節之論。”趙匡胤拍案叫絕然後向柴宗訓恭身行禮道,“臣為殿下得一管樂之才而賀!”
“趙將軍……”崔瑛覺得這誇讚有點讓他臉皮發燙,自比管樂或被人比作管樂之才真是挺尷尬的。
“德華還年輕,趙叔莫捧殺了他。”柴宗訓含笑打了個圓場,繼續追問道,“那之後呢,還要繼續弄出新東西麼?”
“不必再刻意弄新的東西出來了,下面除了一些疏浚河道,勸學勸農之外,應該不會再弄更多商販感興趣的東西了。”
“為什麼?沒東西可弄了?”
“是市場飽和了。”
“市場飽和?”柴永岱快嘴一接,“我看城門外的市集還能朝外再擺個一里嘛。”
“不是實指市、場,而是六安對人力、物資的需求到位了。六安在籍一萬一千多人,除幼童和學童及老弱不堪者外,人人除農忙外都有活做,秋後還需要臨時招一批短工。若再弄出新東西來,現在的人手便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