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1/4 頁)
“身為北越皇親,本王心痛百姓們遭此大劫,為使傷亡損失降到最低,護送賑災的軍隊馬不停蹄,在第一時間為災民送來物資,因為某些原因,雖然物資來遲了,但總算緩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說到這裡,他掃了一眼底下的眾人,繼續又以嚴肅分萬的語氣道:“在此,本王向你們保證,朝廷會盡心盡力幫災民渡過難關,但同時也要各位的鼎力相助,畢竟重建家園,恢復原來的生活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本王不希望再有前兩天的事發生,別受他人的蠱惑而做出傷害自己人的事。只要我們軍民一心,齊心協力,必定能將家園重建得更加美好!”
這事是他事後來調查,才知道那些發動暴亂的人,原來有部分災民受他人蠱惑才會自傷殘殺,那些假扮成災民的殺手混進他們當中,趁亂對他下手。
慷慨之詞讓災民聽後心底熱血沸騰,那些曾參與暴亂的災民更心有愧疚,紛紛站出來,跪下請罪。
拓跋藺卻笑了,揮手讓他們起來,“給你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組織一下,和士兵們一起把物資一一派發下去,盡心盡力地照顧好受傷的災民。”
他的善意寬容再次得到眾人的讚賞,連續兩天,他都跟災民們共食一鍋飯,絲毫沒有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王爺,這讓災民們更加動容感激。
然而,拓跋藺此番行為,卻有人心裡不是滋味,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拓跋藺今天的善舉,不出幾天,就能傳遍整個北越。而事實上,第二天就有人將此事傳回京都城,很快朝廷有了新的一論爭議。
再說回來,在拓跋藺刻意的安排下,災區很快就開始動身重整家園,而這天,由災區回來的拓跋藺在趙府和趙侍郞等人商量如何討伐太行山上的盜匪團伙。
因炎妃然曾告訴他,那天套楊九妹的話,得知楊立萬曾與江湖中人有來往,於是他便派人有此線去調查,查出跟楊立萬常來往的江湖人,正是離滬州城外不遠的太行山上的盜賊首領白日飛。
“此盜匪團伙十分猖獗,這些年來過往行人財物被劫達千次起,死上幾百人,傷殘更無數,近年來都沒有人商隊敢走這條路線,前知府陳志明曾幾次圍剿都無勞而返,有人說是因為有朝上的人在背地裡支援。所以,我更懷疑上批賑銀就是他們所劫,這一帶沒有比他們更猖獗的劫匪了。”
才接任不到一年的張知府,看著手上冊子裡記載的資料頭疼不已,現在朝廷上對他施壓,若再不將這些人輯拿歸案,他頂上的烏紗帽將要保不住了。
拓跋藺皺眉,問坐在對面穿著墨綠錦袍的男子道:“銀睿峻,你有什麼良策能夠將之一舉殲滅?”他是他的好朋友,這次護送賑災物資也多得他的幫助,才能避開賊匪的眼目,順利來到災區,同時也在短時間內,用‘銀鷹’找到在懸崖下的他和炎妃然。
銀睿峻繞著雙手,沉思片刻,才緩緩道:“辦法不是沒有,只是我覺得此事有蹊蹺,賑災的官銀被劫,首要懷疑的物件必定會是這些人頭上,而他們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劫官銀,除非如張知府所說的,他們背後有朝廷的人在支援。”
因為一般人是不能使用官銀,如果劫匪想脫手官銀,必須將官銀拿去溶化,煉出錠銀或銀塊來才能使用,而這過程複雜,沒有龐大的組織和實力,根本不能在短時間內完事。
銀睿峻想到的拓跋藺當然也想到,只是目前要找出官銀的去處,不管白日飛是否有劫走這批賑災的銀官,圍剿了他們再搜山或拷問。
拓跋藺正要說話時,門外傳來侍衛的叫聲,“稟王爺,有位叫小菁的女子,稱是王妃派來的人,有十萬火急的事求見。”
拓跋藺有些吃驚,能讓她用到十萬火急的事,必定是很重要。
“請她進來。”
------題外話------
還有一千字,12點前再重新整理一次吧。
第107回:驚險瞬間
小菁由侍衛領著走進來,見到室內坐著幾名氣度不凡的男子,其中有兩個是穿著官服,她是滬州城人,當然知道這兩個人是誰,而坐在首座那位穿著絳紫錦袍,臉容俊美得讓女人失色的男子正是她要找的雍親王,看準了目標,其他人她並沒有去打量。
“民女小菁,見過王爺。”
“免禮。你說你是王妃派來的人,可有憑證?”他雖然擔心炎妃然的安全,可現今他們的處境不一樣,有些事需要謹慎的就該謹慎。
“有。”說著,小菁拿出炎妃然給她的玉佩,“這是王妃交給我的玉佩,她說只要你看到它,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