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作者有話要說: 先別急著叫本君××君⊙▽⊙,看看標題哈
………………
二更可能晚上十二點之前才能出來,要早睡的小可愛就明早再看哈(。 ? ? ?。)
☆、第三十五章(二更)
第35章
“到底所為何事?”閔應疑惑的看向穆雨棠。
“這事還要從廣陵大水說起。”
廣陵大水,除了天災之外。
其中更大的原因,怕是以人禍居多。
穆宏伯出自廣陵穆家,這穆家乃是從高祖皇帝時,就已經位列大梁四大世族之一。
穆宏伯是穆家的嫡系子孫,在廣陵的地位非一般世家子所能匹敵。
若非如此,以薛氏父親禮部尚書之職,怎麼會同意女兒下嫁給一個五品小官。
而且在薛氏身故之後,他們也只是選擇拿了那名小妾是問,並沒有將事鬧大。
“穆家是否在廣陵圈佔河道?”圈佔河道種地致使河道變窄,洪災發生時未能及時排洪、洩洪。
除了河壩,閔應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河道的問題。
河壩的督造有工部和廣陵府的知府,穆家插不上手。
“你猜到了?”穆雨棠驚訝的抬頭,看向閔應。
“其實這種事,穆家已經幹過不少。”不光是廣陵,連帶著附近的金陵,只要是寬闊和緩的河道,俱都被世家大族給圈攏了起來。
這河道土壤肥沃,附近有水,澆灌起莊稼也方便。
“我猜我娘怕也是發現了廣陵穆家的事,多次勸解我爹無果。才以至於在與那個小妾博弈時,我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放任那女人害我娘。”這一切雖是穆雨棠的猜測,但是也與事實相差無幾了。
當年薛氏隨穆宏伯回鄉祭祖,剛到廣陵不久,她就發現了這亂佔河道的問題。
薛氏與周氏一樣,從小就不是拘泥於‘三從四德’、針線女工的尋常女子。
除了京城閨秀們必學的,她還喜歡鑽研各種雜學。
她看到這河道上竟然都已經被種上莊稼時,就已經想到了洪水爆發的可能。
但是穆宏伯不聽。
到後來京城裡風聲緊俏,皇上懲辦了好多圈佔土地的豪門士族,連帶著穆家,也受到了申斥。
穆宏伯做賊心虛,一直認為是薛氏走漏了風聲。
直到洪災來的前幾日,同樣的命運又落在了穆雨棠的身上。
她本來是想去穆宏伯的書房尋他,可是誰曾想,竟讓她恰好聽見穆宏伯與廣陵知府的談話。
工部的人與廣陵知府心照不宣的將那修築大壩的銀子剋扣了一遍又一遍,以至於在修築堤壩時,只能選擇偷工減料。
這廣陵,若明面上說這知府最大。但實際上,這穆家的地位才是舉足輕重的。
所以廣陵知府才想要入府知會穆宏伯一聲,讓他睜隻眼,閉隻眼。
以往這些事,其實那知府也不用親自來穆府一趟。
但是如今穆家當家做主的不是那圓滑世故的穆老爺子了,他只能受累跑這一趟。
誰知穆宏伯竟然順著竿子往上爬,想要在工部和廣陵知府碗裡分一杯羹。
這下可算是惹怒了那廣陵知府。
他當時就將穆府這麼多年來圈佔的土地一處一處都羅列了出來,一處不多,一處不少。
穆宏伯無法,只得捏著鼻子答應了廣陵知府提出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要求。
穆雨棠剛開始聽到這些也沒往心裡去,但是後來她越想越覺得此事彷彿在哪裡看到過。
她回房翻查薛氏留下的遺物,其中果然有一份廣陵的河道圖。
上面畫圈標註之處,具是河流緩灘處。
她以前還不明白,只當是薛氏雜學豐富,一時興起才收集的這些。
可是那時穆雨棠才明白,她娘怕是知道了什麼不該知道的事。
比如,穆家圈佔河道之事。
“我知道圈佔河道之事後,懷疑我娘也是受了此事所累,就暗中想要調查我娘在世時一些反常的舉動。”
穆雨棠頓了頓,接著道。
“我爹發現我在調查當年之事,就將我叫去□□了一頓。”當時穆雨棠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但是她已經大致上猜測到事件的始末。
就與穆宏伯據理力爭起來,那是洪災來之前的第三日。
“所以說這場洪災最大的元兇,原來是那些貪腐的蛀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