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頁)
春花也很忙,新的學校交工了,她帶著孩子們搬了過去,這裡可要比原來借用的演武廳方便多了。
作為教室的大廳,同演武廳差不多大小,教室最前面則掛著一塊巨大的木板,上面有可以固定紙張的夾子,老師可以將寫好的大字夾在上面,充做黑板的功效。而教室中,擺著的一套套桌椅都是按春花的要求打好的。
除了作為主建築的教室外,還有好幾間屋子,其中的一間,裡面擺著幾張大大的桌子,周圍分散放著些舒服的椅子,這裡是專門給女孩子們學女紅用的。現在學校裡所有的女孩已經都穿上了新的校服,男孩子的衣服正在製作中,接著還要給上幼兒園的小小孩們做統一的衣服。這麼多的活計,總是需要時間完成的,更何況裴太太要求還是那麼的高。
另外新學校建了一間很大的廚房,春花辦學的主旨是為了實用,女孩們不僅要學讀書識字,學針線,還要學習烹飪,所以廚房不僅要為學生們提供一頓午餐,還為她們提供學習的機會。至於教烹飪的老師,春花也請了百戶所一位會做飯的太太,順便也給這些孩子們做一頓午飯。
當然春花也沒忘記男孩子們,專門設定的木工房就是為了他們準備的。在百戶所這樣的地方,家裡要添新傢俱是不可能買得到,只能請木匠到家裡打,當然也有很多人是自己做,特別是一些小東西。春花的打算是不只讓大家學木工活,她還要請會種田的、會放羊的、會燒磚的人分別給大家講講如何做這些事情,必要可以帶著大些的孩子們去實習一下。
而給八歲以下的小孩子們留出來的幼兒園則是在學校裡單獨佔了一個院子,院子裡有秋千、滑梯等玩具,十幾歲的大女孩們輪流到這裡帶孩子們,不僅是起到照顧孩子們的作用,也是培養她們耐心、細緻、有愛心的優良品質。
學校的事情就是這樣,說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瑣瑣碎碎的,分外麻煩。待春花將大略的事情理順,百戶所為軍戶們建的新房已經完全蓋好了,基本與定遼前衛盧家的小院差不多,因為百戶所人口少,院子還要比那裡還要大上一些,每家不只有養豬養雞的地方,還有一個小菜園子。。
原本學校為了配合百戶所裡軍戶們的休息時間,是按十天計算休息時間的,學校要比成人們多休一天,十天休息兩天,眼下春花便減少了些課程,組織大孩子們輪流照顧幼兒園的小孩子,另外給了他們時間回去幫著搬家。
然後便進入了秋收。俗話說一秋抵三春,可見秋天工作量之大了。在百戶所裡做工的人們都已經回家秋收去了,熱鬧喧囂了一夏的百戶所驟然清靜下來,百戶所內一些只進行了一半的工程完全停了下來,鐵匠鋪子的生意分外地好,家家都在磨鐮刀、準備農具。
到了這時候,學校完全停課了,但應大家的要求,幼兒園還正常開放,有孩子的各家輪流出人看護。經過這幾個月,每一家人都認識到了把孩子們放到幼兒園的好處,成人們可以專心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春天開墾的荒地並沒有分給各家各戶,因為墾荒是以三年為限的,現在分了田,明年又開墾了新田,每家的田畝就很難連在一處。等三年過後,所有開墾的田地統一分配,每家都能分到相連的田地了。
因此這次秋收,也是以整個百戶所為單位,先將糧食收回來,按每家應分的畝數計算分糧。
按照朝廷的規定,每個軍士所耕種的田地稱為一分,每分定例徵收18石糧食。其中以12石作為軍士本人的俸糧,另外的6石糧上繳軍倉,充作雜項經費開支之用。此外還應該交納一部分餘糧,作為本衛所官軍的統一費用,還有相關的稅收。
但對於新墾荒的軍屯,朝廷給了一定的優惠,第一年完全免徵任何稅,後兩年也只是正常的一半。也就是說,今年的收成,都是衛所和各軍戶的。
關於開墾的田畝數,各家要分到的田畝數,還有今年的收成情況,百戶所裡的人心裡都清楚。這一片黑土地是那樣的肥沃,雖然是第一年耕種,但好在風調雨順,每畝平均能產出差不多三石的糧食。
新收的糧食從地裡割下來,再打成捆用大車送回堡城裡,大家汗流浹背,精疲力盡,但心裡的喜悅卻支撐著人們用更飽滿的精力去收割。
春花與一群大孩子們在後面撿著麥穗。約定俗成的規矩就是撿到的麥穗是歸各人所有,所以大家的熱情也是非常的高。到了中午,送飯的人們也過來了,這些人也不急著回去,紛紛一同來撿拾麥穗,回去後,今晚家家就能吃上新麥了。
還有黃豆,在遼東鎮是僅次於麥子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