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1/4 頁)
“賢妃根本不在乎皇帝好嗎?”韓江雪看到這層樓衝動地給對方留評,“皇帝都三十多歲了,賢妃才十五六歲,家裡二十多歲的堂哥表哥多得是,要我說,她絕對看不上這個老男人,而且樓主提到過,只要父親家族權勢在,她的地位就是穩固的,和太后關係又好,有寵沒寵都一樣,何必要去討好那個花心的老男人,賢德的名頭傳出去,皇帝更要好好待她,要我說,賢妃真是再聰明沒有了。”
在大家各執一詞討論得正嗨的時候,聲聲慢這個樓主逐漸將帖子裡曾出現過的歌曲、舞蹈、書法等作品放到A站上,她跳舞時佩戴面具,穿的是自制的舞衣,女紅是古代女孩子必須掌握的技能,她專門去布料市場購買布料,製作衣服的全過程用專門買來的攝像機拍下,只露一雙手,因為林聲晚帖子中記載的事太多,逐漸有人猜測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為了讓吃瓜群眾確認她的身份,她特地在製作衣服之前備好紙張寫了“聲聲慢”三個字,權當片頭。
她的小字簪花小楷師從一名女書法家,大字飛白書習自父親,這兩項書法是她的絕技,風格自成一統,旁人難以模仿,“聲聲慢”的每個影片片頭,她所寫的字都不一樣,但很容易認出是同一個人所寫,以絕所謂“團隊”之說。
寫完字她直接開始打版裁剪布料,而後手工縫合,繡上花朵,做這件衣服她花了整整一週,在此之前特地先縫了幾個荷包練手。
這幾個影片陸陸續續發到A站和微博上,引來又一陣熱議,不少學過舞蹈的人表示她們從未見過這個舞蹈,想來應該是樓主自己編的,動作手勢頗有種敦煌壁畫的味道,連背景音樂的古箏樂曲都聞所未聞,而她秀的一手書法也讓人目瞪口呆。
“沒有二十年功底,寫不出這樣的字,”一位某書法協會的成員一口咬定,“而且肯定師從名門,頗有古意。”
“市場價大概在每平尺一千元左右,”書法市場經紀人用專業目光評價,“是書協副主席的水平。”
“這是……已經失傳的珠繡?”刺繡愛好者在看到影片最後的簡單刺繡後一臉懵比,“和法式珠繡完全不同的繡法,原來這樣也可以?”
“珠繡起源於唐朝,建國後逐漸失傳,”不少人立刻搜到珠繡的資料,“她不一定用的就是珠繡啊。”
“這箏曲好像從沒聽過,那首《清平調》也是,全網搜不到一樣的。”
“會不會是島國曲子?風格挺像。”
“明明是我唐朝風格好嗎!神特麼島國風,島國是跟我們的風!懂嗎!”
一個又一個影片放出,這個講述唐朝生活的帖子在海角論壇熱度居高不退,帶動A站、豆瓣和微博人氣直升,聲聲慢的微博粉絲數突破十萬,吸引眾多粉絲前來觀摩,甚至為她帶來一條特殊的私信。
[您好,請問您在天涯的帖子《我在唐朝生活那幾年》是否已經授出版權?我們有意改編其為影視劇,盼望回覆。]
落款是天禾影視公司。
沒想到這個帖子居然能引起影視公司的注意,這讓她驚訝之餘立刻想起幾個月前由香江製作播出的一部宮鬥劇,難不成,他們打的是宮鬥劇的主意?
聲聲慢的帖子裡涉及唐朝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後宮鬥爭、各妃嬪的衝突最讓人印象深刻,這些都是一段一段的,若要改編成影視劇,想必得先整合一番,梳理出一條主線來。
另外,她還有個顧慮,畢竟現在她是華夢的人,讓內地第一影視公司天禾買走版權,會不會和她的演員身份——等等,她是演員啊!這部劇她完全可以自己出演。而且,宮鬥劇還未在內地流行過,要是做得好,沒準能一炮而紅。
看來,聲聲慢這個馬甲,必須得告訴經紀人了。
※、第45章 綜藝
就當林聲晚發簡訊給傅修齊的時候; 對方正在會議室與導演、副製片人和公司高層討論《聊齋》系列劇及其衍生劇的播放時間和順序。
《聊齋》這部劇按拍攝時間剪輯做後期,所以當方導所拍攝《聶小倩》收工時,其它角色的劇集差不多已經制作好了; 公司本想將其衍生劇——包括她所面試過的恆娘——免費放在官網上; 但聊齋熱度居高不下; 網路有影片網站提出想要買下版權獨家播放; 對公司來說可謂一筆意外之財,自然欣然接受,讓衍生劇得到一個更好的去處。
至於聊齋正劇,原定為下個月播放,只是此部劇由不同單元構成; 每個單元互相獨立; 因此,安排好各個單元的順序以博得收視率最大化成為他們今天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