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頁)
有管家領著一夥小廝,把準備的十多輛大車上的東西,肩扛手提轉移到船上。旁邊是小吉祥等幾個管事媳婦跟著,她們是要跟著寶茹他們一起去的。瞭解各處東西的存放,到時候呼叫也便宜。
至於鄭卓和寶茹反而做了甩手掌櫃,只和姚員外姚太太說話就是了,姚太太把寶茹拉到一旁道:“這一回去可要多留幾個心眼兒,我聽你爹說了,卓哥兒那邊的幾個親戚可都不是省油的燈,真有什麼事兒,你可要硬氣一些。”
雖然鄭卓不說,但寶茹也不是對鄭卓那邊的親戚一無所知。事實上她猜也猜得到那是些什麼人了,自家公公寧願託付孩子給千里之外的朋友,也不放心自家兄弟,想也知道都是什麼貨色了。
到時候自家去了,見著曾經的侄兒算是飛黃騰達了,焉有不佔便宜的道理。不過寶茹很清楚,自家的便宜可不好佔。鄭卓是入贅,只要自己不放鬆,按著說法對方是無論如何不能染指的。唯一要防備的是,他們佔著本地的便宜,非要阻攔自己和鄭卓修墳。
這就是一種脅迫了,畢竟鄭卓為人子來給父母修墳,輕易不會放棄的——他們自然會想自己和鄭卓無奈之下還是會付錢的。如果考慮到自家家財的多少,這樣小小的破財免災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接受。雖然這是鬧翻了的意思,但是本來就沒什麼恩情了,弄不好他們的想法就是撈到一筆是一筆呢!
不過,現在寶茹一點都不怕了。姚家可是皇商,而且‘甘味園’也在泉州經營多年了,與官府自然已經建立了聯絡。到時候真個遇到無恥的了,寶茹和鄭卓也不是無法可想。弄不好還要他們惡人自有惡人磨呢!雖然這樣花的錢可能更多,但是寶茹寧願把這筆錢花出去聽個響,也不願意給那群曾經那樣對待鄭卓的人。
與此同時,姚員外也在叮囑鄭卓差不多的事情。不過鄭卓雖然有時候顯得非常溫和,但是他並不是一個所謂‘以德報怨’的存在。這一點姚員外也是清楚的,所以他其實也只是提一個醒罷了。至於鄭卓,他哪裡需要提醒!他是最瞭解他的那些血親的人了,他心裡早就知道如何做了。
就在這樣叮囑後,寶茹和鄭卓帶著孩子上了船,與船上僕婦小廝等跟著官船一路往泉州而去。一開始船上眾人倒是十分歡欣鼓舞,不說那些小丫鬟小媳婦了,就是小廝,最多也就是在湖州逛過,但是出過湖州的就是寥寥無幾了。
這一回出門,還是坐船,對於他們來說可不是十分新鮮了。所以開頭幾日,多的是人總在甲板上晃盪,就是丫鬟們不好如小子們那般隨意,但是支開窗子看沿途風光,也是好不愜意!
不過好日子並不長久,他們中大多數都是沒坐過船的,除了一小撮人以外,或輕或重都是暈船了。寶茹雖然算是坐過船的,但是到底時隔已久,這時候依舊是暈的。不過她的暈船本就不嚴重,這時候每日含了藥,坐臥倒是無礙的。
出乎意料的,三個孩子,安哥兒、新哥兒、婧姐兒,竟然一個暈船的都沒有。安哥兒每日帶著婧姐兒在船上做功課,竟然依舊是很自得安穩的樣子。只是新哥兒這個熊孩子就不同,撒開腿就在船上跑來跑去,他的奶孃暈船,看不住他。還是專門有一個不暈船的小廝,日日跟著才行——這可是船上,一個不小心,孩子落水了就是天大的意外!
不過暈船這種事,除了極個別的,大多數就是坐船連著一些時日也就好了。實際上,等到姚家第二次在一個碼頭停歇的時候,船上大多數人都已經適應了,包括寶茹自己。
這時候船上婦女的興致就起來了,上一回在碼頭補給,大家大多都是暈著的,可沒得心思。今日卻好多了,見到碼頭繁華,各色貨物堆積,又有各樣的買賣人家叫賣,一個個的自然心動了。央了寶茹道:“奶奶開個恩,咱們都是頭一回見著外頭的場面,就讓咱們各處看一看,也不遠,只在這港口走動。我們見著也有好多女人家,應該是無礙的。”
寶茹卻是眉頭一皺,斥道:“開頭在家裡說過的話兒都是耳旁風麼!早就與你們說過了,在外頭不比在家裡,雖說世道太平,但是依舊是如何小心都不為過的。你們以為沒什麼事兒,殊不知你們這樣的生面孔婦人最容遇到那些下九流混江湖的柺子,到時候一包迷藥,你們還能回來?”
寶茹難得生氣,可一下子把眾人唬住了,就要磕頭,寶茹不去看她們,只對著菡萏道:“你是跟著我出門過一趟的,你去與她們再說一次要如何小心防範,這可不是小事兒。心存僥倖,真個不小心,再說什麼都是遲了!”
底下人噤若寒蟬,不過最瞭解寶茹的幾個人,譬如小吉祥菡萏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