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3/4 頁)
來,不過沒有多說自己的身體狀況,而是說起了現在的情況,“燕城發生地龍翻身,百姓死傷慘重,朕晝夜憂思,這幾天一直反省自己,難不成當真是上天覺得朕做的不好是以降此懲罰以作示警?”
太子皺眉,“此等天災豈非人力所能阻止,父皇為了大昭江山兢兢業業,百姓在您的治理下安居樂業,誰人不讚一聲父皇英明大義,實乃明君典範!”
說著憤怒的道:“下面的人心生畏懼便把所有責任推卸到父皇身上,父皇何罪之有?旁人這般認為也就罷了,父皇緣何竟會有如此想法?”
“兒臣雖愚鈍卻也知地龍乃自然之力,不以人力而改變,兒臣明白父皇憂心燕城百姓,但也不必把此等嚴重之事由您自己一人承擔。”
最後一撩衣襬跪下,“兒臣願為父皇分憂,但求父皇保重龍體。”
這一番話句句說到皇上的心上,他從不認為自己有錯,下罪己詔已經讓他心中憋悶異常,可奈何百官大臣乃至黎民百姓都覺得這是他一人之錯方才造成如今局面,怎不叫人惱怒?
太子這話說出來有些大逆不道,可皇上就是愛聽這樣的話,上天若當真顯靈,為何還要眼睜睜看著下面的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他的政權是自己拼實力搶來的,他相信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力量,而非依靠勞什子的上天庇護。
皇上心中欣慰,太子是幾個兒子中最像他的,務實肯幹,有手段有能力,最關鍵是心性堅韌。
他上前一步扶起太子,“你先起身,這件事情父皇心中自有定論,你只需在一旁看著便是。”
太子蹙眉,“可是……”他話還沒說完便被皇上打斷,“父皇知道你為我擔憂,不過朕還沒老糊塗,你且看著吧。”
見他還是一臉擔憂,皇上伸手拍拍太子的肩膀,“回去吧,看看你母后,該擔心你了。”
太子躊躇片刻,見皇上還是微笑著看向他擺擺手,最後也只能壓下憂慮告退離開議事殿,只是走到宮殿門口腳步又頓了一下,小聲的對送他出來的衛公公道:“你照顧好父皇的身體,有那不長眼惹父皇生氣的人,你與孤說一聲。”
最後咬牙小聲說了一句,“這幫該死的!”
衛公公低頭應下,見太子走遠方才轉身回到議事殿裡,把太子之前的言論又與皇上覆述了一遍,皇上聽完之後哈哈大笑,把這幾天的鬱氣給散了大半,心中暢快的是,太子果然與他想法一致。
衛公公一看皇上這態度,又讚了太子好幾句,皇上這次竟是贊同的點點頭,末了說了一句,“太子就是太重情。”好也不好,身為上位者太過重情有時並不是一件好事兒,可也正是因為太子重情,皇上才更相信他。
衛公公不知皇上這句話是誇讚太子還是如何,便沒敢再接話,只是說太子的孝順。
皇上嘆息一聲,“太子是怕朕為難,特特的等到下朝之後才來與朕說,燕城的危險與棘手,他如何會不知?可還是主動提了出來。”你心疼朕,朕也心疼自己的兒子,太子勞累這麼多次,這一次就讓他在京城好好休息吧。
太子從議事殿出來就去長樂宮,皇后見到他之後就問他從哪裡過來,燕城的事情發生之後,皇后心中也不免擔憂。
太子把自己對皇上說的給皇后說了一遍,皇后點點頭,“皇上畢竟是你父皇,有什麼話都可以與他說,孩子就算是說錯了做錯了,做父母的也總會寬容幾分。”這意思就是讓太子不要害怕在皇上面前犯蠢,當成一個普通的父親,反而更得皇上的心。
太子受教的點頭,安慰皇后道:“母后無需為兒臣擔憂,看父皇那意思並沒有叫兒臣前往的打算。”
皇后點點頭,“那好好當差,你父皇叫你做什麼你就去做好,回去吧,莫要在這裡耽擱時間,回去陪陪霖兒。”皇后沒說的是,若說之前皇上心中還想一下的話,太子主動提出來之後,他反而會不好意思,總不能次次都可著一個兒子坑,朝中大臣會如何想?
太子心中該是明白這一點的,所以他一直都不曾有過擔憂,從長樂宮出來之後就慢慢悠悠的回了東宮。
沒過兩天,皇上果然另派他人前去燕城賑災,從燕城傳來的訊息得知情況十分糟糕,地龍發生之時是在晚上,許多人都已經脫衣睡覺,發覺房屋晃動之時就往外面跑,可也有許多沒來得及跑出來,幾乎是頃刻間房屋毀於一旦。
如今的燕城一片蕭索狼藉,百姓更是死傷慘重,之後又有幾次小的餘震,造成了二次掩埋,增加的挖掘的難度。
朝中眾人心有慼慼,在有心人的組織下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