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穆家的家規一向是樹大分枝,想過好日子不能指望別人,得靠自己努力才行。要不然之前在安平縣,如果是那種賴皮的人家,估摸著穆子期家裡會隔三差五就有族人上門打秋風。
“先前你們每房出二十兩,我們這房出四十兩,加起來是一百二十兩,中途的各項花費我剛才念過了,如今只剩下五十兩又五百文,恰好每房分得十兩又一百文。”穆子期把重新抄寫的紙張遞給他們看。
其他人不識字,也就走個過場,聞言紛紛道二房吃虧了,對於花去的銀子則是內心滴血,這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花費八十兩銀子,要是在鄉下,一大家子每月都花不到一兩,只是想想那些糧食和藥品的價格,眾人只能預設了。
穆子期沒有多言,就算已經放出風聲說這次攜帶的細軟極少也掩不住他們家家底最厚的事實。
因為房費只交到後天,所以從第二天早上開始,大家就開始找地方住,包括劉家兄妹也是如此。穆子期知道劉家兄妹已經去過當鋪一趟,所以並不擔心他們沒有銀子。
林縣比安平縣面積大有一倍有餘,最近又湧入不少災民,所以合適的房子很難租到。穆子期把整個縣城都快跑遍了才找到一處地勢高又合適的,最後狠狠心,考慮再三後,還是以一百五十兩的價格買下這套一進的小院子。
他打算在這裡至少停留三個月,買下院子正好合適,不用擔心隨時被房東趕走。再者,難民越來越多,三個月後他轉手也能賣出去,虧不了多少。唯一令他遺憾的是,老葉氏的兩支金釵被他賣出去了。
而他們旁邊的院子是大房和劉家合租,大家正好有個伴,其他三房也是差不多租在一塊兒。接下來的時間裡,大家開始調養生息,努力養好身體再去找活幹,閒暇時間都在街上晃悠,打聽各種訊息。
穆子期和其他族人一樣,剛一搬家就立馬跑到幾家糧店購買到三百斤糧食,要不是糧店每天出售的糧食有限,他還想多買一點。就算如此,他仍然每天派陳香去買,能買一點是一點。
這樣安定的日子剛過沒幾天,大雨傾盆而至。剛開始大家還欣喜,認為能緩解災情——先前的幾場雨太小,沒想到雨是越下越大,從早到晚沒個停歇的時候,一連下了三天,這時候大家開始意識到不妙。
災難總是接踵而至的,與此同時,城中糧食的價格開始瘋漲起來。
第18章 閒適日子
對於這場似乎沒有盡頭的大雨,穆子期等人早有心理準備,他們趁著物價還不是最高的時候拼命去街上搶買糧食、蔬菜、肉類、食鹽、藥材等物資,就像一隻想過冬的松鼠那般儲藏東西。
這時候,官府開始插手市場來調控物價,每人每天買的糧食是定量的,又派出穿著蓑衣的衙役和士兵四處巡邏……這樣的措施一出,縣裡的秩序頓時好起來,先前要發大水的流言很快就銷聲匿跡。
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雨下得太大,大家沒法出門交流資訊。幸好,這樣的日子只持續了四天就停止了,接下來雖然還在下雨,但也只是在淅淅瀝瀝地下,並不算大。
見狀,眾人心中充滿了喜悅,尤其是縣城這些經歷過逃難的人,他們知道災難的可怕,現在好了,看樣子似乎並不是有洪澇的樣子。而且他們向當地人打聽過,往年十月下雨持續的時間並不久。
儘管如此,城中還是受了點影響,有些被堵塞的街道泥濘不堪,城內的百姓也大都有幾天吃不上蔬菜,而城外沒錢入城的災民則在搭起的棚子裡度過了這四天,為此生病受寒的人比比皆是。
大雨過後,老葉氏和瑞珠跟著隔壁的大奶奶學習如何發豆芽,又見穆子期說要在這裡停留三個月甚至更久,想到已經買下的院子,老葉氏在和大奶奶嘀咕後,就把院子花壇裡半死不活的花全部拔掉,改而種上當地的時令蔬菜,比如小蔥、大白菜之類的,
“奶奶,你栽的大蒜真能發芽長大?”這天早晨,穆子期慢吞吞打完幾遍拳法後,又看到老葉氏拿著水瓢在專心地給大蒜澆水,忍不住發問。
來到林縣後,他們在家一般是說官話,免得和當地百姓交流不暢,所以穆子期跟著當地叫“奶奶”。
他的語氣帶著笑意,這幾天的日子對比前面三個多月,過得猶如在天堂中一般,每天吃飽穿暖,除了擔心日漸減少的錢袋子,沒有什麼可以憂愁的了。
“肯定能,你大奶奶說蒜苗長得快,如今集市上的青菜多貴,以前兩文錢一斤青菜綽綽有餘,現在至少要十文錢!都怪這場大雨,要不是下雨,地裡的菜怎麼可能會被淹壞?所以說,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