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
聖人聽了,頓時若有所思:“戴權,出海生意很賺錢?”
戴權點了點頭,說道:“奴婢不清楚,但是想想海上風高浪大,常有海船不幸傾覆,船毀人亡,饒是如此,每年出海的海船也是如同過江之鯽,往高麗,東洋,南洋,西洋的不知凡幾,若是不賺錢,誰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險非要出海呢?據奴婢所知,京中大臣,不少人都在一些大海商那裡有不少乾股,如安樂侯爺這般,自家組建船隊的也有一些,出海一次,一條船淨賺幾萬兩銀子應該沒什麼問題。”
戴權說得太保守了一些,像賈赦這樣對各地的特產瞭如指掌的人,每次出海,一條船若是沒個三四十萬兩的淨收入,那船上的管事就可以考慮換人了。賈赦能賺這麼多也是他的本事,白銀在中原昂貴,但是那也就是國內白銀儲量不足,但是,東瀛還有歐洲那邊,卻是不缺白銀啊,不說每次出售那些特產的利潤,哪怕是靠著各地金銀兌換率的不同,倒騰匯率,賈赦都能賺個盆滿缽盈了,何況還有各地的特產呢?
聖人聽了,不由點了點頭,他雖說沒真的做過生意,但是,也知道一個道理,大凡利潤高的買賣,要麼門檻高,要麼風險大,要麼兩者都有,海貿就是風險大門檻高的買賣,能夠做這一行的,無不是豪門鉅富,一般人若是敢做這個,只要遇上一次海難,那就要傾家蕩產了。
只是這麼一算,聖人開始懷疑,市舶司交上來的稅銀裡頭應該有不小的貓膩了!想到這裡,聖人直接開口道:“將最近幾十年來,市舶司每年繳納稅銀的單子整理一下拿過來,朕要看看!”
戴權臉色微微一變,不過他雖說也從裡頭得了些好處,卻也沒必要為了這事叫聖人生出了什麼嫌隙來,因此連忙恭聲應是,心裡卻是開始盤算,到底應該拿什麼人做替死鬼了。
☆、第62章
賈赦渾然不知道,自個原本不過是準備給賈家留一條後路的建議,到了聖人那裡,卻叫聖人對一些官員產生了懷疑。
市舶司從宋朝開始就有這個部門,宋朝的時候,海貿就極為繁盛,民間各種商船加起來,成千上萬都是有的,當然了,一般的商船並不會真的出海,畢竟,因為朝廷的一些政策還有官員的一些偏向問題,朝廷至今依舊堅持漕運,而不是海運,因此,長江流域還有貫通南北的運河中,從年頭到年尾,從來沒有少過大大小小的商船,這些都是要向市舶司交稅的。
按照戴權的說法,哪怕海船隻有這些商船的十分之一,每年下海來回那麼一趟,加起來,怎麼著一年都該有幾千萬兩銀子的交易,而市舶司對於海船的稅率一般情況下是十稅三左右,何況,那些在運河還有長江流域往來的商船一年來回幾次,同樣也是要交稅的,結果,每年市舶司交上來的稅銀都不足百萬兩,聖人就算是個傻瓜,也知道里面的不對勁。
等到戴權將從開國開始到如今市舶司的稅入資料拿了過來之後,聖人都快氣樂了,開國那會兒,那是沒辦法,那會兒兵荒馬亂的,到處都在打仗,再要錢不要命的,也不會在那種情況下做這種風險本來就比較大的買賣,說不定,船沒在風暴中出事,到了港口,反而叫那些亂兵給劫了。何況,亂世的時候,海上海盜也比較猖獗,因此,那時候市舶司初設,稅銀也就是可憐巴巴的那麼點。
天下初定那十多年,原本就有路子出海的人才漸漸多了起來,因此,稅入差不多有個數十萬兩,問題是,這都開國近百年了,市舶司負責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這麼多年來,稅入都沒怎麼變過,這不是開玩笑嘛!
聖人瞧著戴權遞上來的條陳,冷笑起來:“這都是拿朕當傻子呢,真是好得很啊!”
戴權低著頭,在一邊沉默不語,他對裡面的貓膩也知道一些,強勢的海商還有背後有權貴支援的那種,跟市舶司勾結,說是交了稅,實際上,一船的香料寶石珊瑚之類的特產,在市舶司那裡直接被登記成壓船的礦石,這裡面差距就很大了,就像是甭管你多好的東西,進了當鋪,當票上統一都給你寫破衣爛衫,破銅爛鐵一樣,價值幾十萬的貨物,被那些書吏玩弄一下文字,立馬就縮水成幾千幾萬兩了。
更囂張一些的,壓根不走市舶司的路子,一些黑白兩道都沾的海商,自個就在外頭佔據了一些零散的海島,海船很多時候就停在海島邊上,不遠行的時候還能客串一回海盜,交稅什麼的,跟他們壓根就沒關係。
賈赦屬於那種比較精明的,他除了倒騰各地的特產之外,還倒騰金銀,靠著匯率的差距賺錢,因此,雖說照常交稅,但是,因為稅率的不同,說是十稅三,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