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井水發苦?
卓璉記得話本中曾提過一筆,卓家之所以能成為皇商,是因為在汴州的老酒坊有一口井,水質極佳,釀出的清酒無比甘美。
但她查探了原身的記憶,知道卓家酒坊是在河裡採水,而非井中,每當釀酒時,就有長工提著木桶從河邊打水回來,那副場景原身從小看到大,絕不會出錯。
難道後來讓女主讚歎不絕的水井,就是眼前這口?否則卓家何必費這麼大的心思,就為了買下破敗不堪的酒坊?
第8章
卓璉緩步走到了水井旁,兩手搭著青石板,試圖將它抬起來。
站在旁邊的桓母見狀,急忙開口阻攔,“璉娘莫要亂動,這塊青石足有案板厚,你公公還在時,每隔幾月就會吩咐四名長工將板子抬起來,說要讓院裡通一通地氣,你別閃著腰了。”
卓璉還是有自知之明的,聽到這話,不由將手放開,往後退了幾步。
她覺得這口井有古怪,但在事情查清以前,也不好跟桓母提,畢竟要是猜錯了,讓婆婆空歡喜一場,只怕會讓人更為難受。
“娘,方才我把被褥拿過來了,待會收拾兩間屋子,夜裡便宿在這兒。”說話時,卓璉的語氣不免有些低落,一想到要跟桓慎單獨相處在同一屋簷下,她便忍不住皺眉,好在那人沒打算殺她,充其量也僅是威脅而已。
瞥見兒媳略略發青的臉色,桓母還以為她被林嬸氣著了,不禁有些心疼。
就算璉娘以前不懂事,現在既勤快又孝順,哪能任由別人汙衊?要是林嬸下回還敢胡言亂語,非得拿掃帚把人趕出去不可。
往日的桓家在汴州城裡也算是富戶,酒坊佔地不小,有許多供長工居住的房間,只可惜桓母不懂釀酒,生意一日不如一日,這些老人早就跑了,有部分去了卓家,其中還有酒坊原來的大管事苗平。
原身年幼時經常來桓家玩耍,對苗平也有些瞭解,知道這人讀過幾年書,會算賬,當年失足摔下山坡,要不是被進山採松子的桓父看見了,將他背了出來,想必早就淪為野獸腹中食。
可惜恩易忘仇難消。
苗平在桓父離世後攀了高枝,別人除了罵他沒良心以外,也說不出別的話來,畢竟桓母撐不起一間酒坊,桓家兄弟也不懂釀酒,繼續守在這裡的人才是傻子。
將兩間相鄰的屋子打掃乾淨,卓璉開始鋪床,一邊忙活她一邊思索,該如何不驚動桓母將水井上的石板搬走。找福叔幫忙肯定是不行的,福叔對桓母忠心耿耿,肯定不會瞞她。
一時半會兒理不出頭緒,卓璉乾脆不想了,就算青石板再厚重,也扛不住錘子,等天黑後人都走了,她再琢磨也不遲。
女人盤算的挺好,卻不料天剛擦黑就下起了暴雨,噼裡啪啦的水珠打在房簷上,還伴隨著電閃雷鳴,也不知桓慎還會不會過來,不來最好,否則自己還得想方設法應付他……
突然,門外傳來砰砰的響聲,卓璉心裡一跳,急忙撐起油紙傘,將酒坊後門開啟,待看到渾身溼透的青年時,她皺眉喊道:
“快進屋換件衣裳,著涼就不好了。”
卓璉身量並不算矮,但桓慎卻太高了,足足八尺有餘,她只能用力打直胳膊,撐傘遮雨,不過由於雨水太大的緣故,她也被澆了個透,衣料緊緊貼在身上,帶來陣陣涼意。好不容易走到廊下,她伸手抹了把臉,忍不住說:“小叔,就算你不信任我,也沒必要冒雨前來,要是真有個三長兩短的,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卓璉面頰凍得發白,嘴唇卻格外嫣紅,配上那雙水潤的杏眸,看著還真有幾分楚楚可憐的味道。
但桓慎對她既提防又厭惡,掃見女人這副德行,更覺得卓氏是故意為之,將他當成於滿那等上不得檯面的好色之徒。
青年沒搭理她,抿唇別過頭去。
卓璉也不去管桓慎,兀自走到屋裡,坐在銅鏡前,拿起乾燥的軟布將頭臉上水漬擦乾。
說起來,原身雖與她同名同姓,但她們的相貌卻不太相像,卓璉的五官更加豔麗,眉黑而濃,帶著幾分英氣;而原身的臉蛋卻沒什麼稜角,十分秀美,身段也有些豐滿。分明是不同的兩個人,卻因為相同的名姓緊緊連在一處,還真是玄妙。
外面的雨越下越大,卓璉換了身衣裳,走到廚房,從缸裡撈出一條鯽魚,處理乾淨後便放在鍋裡煎,依次加入蔥姜等調料,用熱水燉了起來,正當她轉身準備將豆腐切塊時,卻見桓慎站在廚房門口,他換了一身靛藍色的袍子,髮間還有些溼潮,眼神一瞬不瞬落在她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