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小年之後。蘇家全部的大人都在為了這個年三十而忙碌,男人們在各處採買年貨。而女人們則在買布為一家人做新衣、發麵蒸饅頭、做年菜。
這些都是要嬸嬸們和媽媽親自動手的,全都是外面買的,反而感受不到親人間的關切。
林雯對家務並不在行,會做得菜式也都是些洋人的菜式,既簡單又方便。平常家務都是家裡的幫傭在幹,想學也沒什麼機會接觸。今年機會就來了,蘇老爺子特地把家裡的傭人全部打發回老家過年,揚言要全家總動員。小孩除外,其實是蘇菲除外,但是四個哥哥機靈的很,一早就把蘇菲拉出去拜年了。
蘇菲的三位嬸嬸雖平日忙於工作,但是幹起家務可是不差的。林雯在一旁邊看邊學,倒也自在。
而掃房子也是全家老少齊上陣,蘇菲給家裡的長輩們一人折了一個防灰塵的紙帽,戴在頭上,可以保證頭髮的乾淨。哥哥們也拿著一把掃把,不過不是掃地,而是玩鬼子進村。幾個追,幾個跑,洗澡的時候,嬸嬸們拿著換下來的衣服,眉一扭,挨個給哥哥們來個‘新年教育’。於是乎,煥然一新的哥哥們個個垂頭喪氣,像一隻鬥敗的公雞。
另外,必不可少的還有貼春聯這件事,這一切的一切在年三十之前就都準備好了。
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在上午祭祀祖先,這一風俗不分貧窮與富貴,不過是窮人家少擺點祭祀用品,富人家多擺點罷了。
98。一年又一年
首先人們要在庭院從大門至屋門都放上芝麻秸,人走在上面,吱吱作響,這叫“踩歲”,這可不是說只有一般老百姓才做的事情,即使是皇家也要進行這一活動。當夜幕完全降臨之後,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這也是老北京的一個風俗,不管住人、不住人,是屋子就點上燈,並且一晚上不滅。有條件的人家一定會在院中立一高杆,懸天燈以示喜慶。
如果從天空中望下去,北京城就成為了不夜城,這也正是預示著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亮亮堂堂。
說到年三十,就不能不說說年夜飯,老北京的風俗是家家戶戶吃年夜飯,年夜飯是用金銀米做成的,這金銀米其實就是小米和大米做成的二米飯,但是為了取好意而叫金銀米飯。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