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頁)
的臉上是無比的同情,“陽子,靈波真不是一個一般的女人,比攝像機還會記錄她心底深處的東西!”
“什麼意思?”他又何嘗不知道,靈波能夠完全再現她腦海裡的記憶,只要入進去,就會記住。他早就料到了。
“你去看吧!”曉水在一旁語氣帶著一絲譏諷:“所有的一切,都在畫中,如果你能解釋那一幕,不違心,或許你還有機會兒!”
裴啟陽錯愕著。
“愣著幹嘛?不快去看看!”
整個畫展分了四個區域。
第一季。題為《童年》。
整個的題目都是以童年為背景的。畫面只有十幅,每一幅的色彩都是如此的晦澀,真實。
而那畫面上,始終是在最陰暗的角落裡,一個屈膝坐在地上的小女孩,有著一雙貓眼,倔強的神情,每一幅都可以感受到她絕望背後的隱藏力量。
整個作品無論是風景寫實,還是象徵手法,不論大幅或小品,都充滿了倔強之氣。
落水,毒蛇,黑屋等等,都是她童年的真實寫照。
第二季。題為《陽光》。
那應該是在桐城跟姑姑程若清在一起的時光,很美,油畫布上,那一個個餃子圓滾滾的展現在畫布上,極具東方韻味。而灶臺邊,是程若清的背影,柔和,溫暖,光線從窗外照進來,光和影交織,形成一種很溫暖的氛圍。
再然後是,剩下的九幅,每一幅上面都只有一個主角,千篇一律的畫的是同一個男人。
每一個線條都細緻入微,每一個細節都真實地刻畫,精雕細琢,唯獨面容是模糊的,用寥寥幾筆的線條帶過,打上大片的陰影,或者,乾脆只是一個像皮影般煢煢孑立的背影。
但,認識裴啟陽的人都知道,那個是畫的他。
第三季,題為《愛情》。
畫面上,牽著手的人,背景是北京花家地小區的家。
溫馨的一幕一幕,在畫面上展現,當看到背景飛快一轉,他看到了一副名為《眼神》的畫。
那一剎,他呆了。
畫面上是他跟林箏,寫實筆觸,那眼神畫的如此逼真,他的手牽著林箏的手,在黑暗裡,眼睛黝黑髮亮,一汪溫情。
他整個人呆住,或許連他自己都無法面對自己這樣的眼神。
肖恪走了過來,在旁邊道:“或許你不記得了,但,這個眼神,真的寫實,只怕讓你再做一個,你都做不出來。不知道對靈波有多大的傷害,才讓她用畫的形式把這個展現在畫面上!陽子,到此刻,你還能否認嗎?”
裴啟陽的臉是蒼白的,那一剎,他的臉,死寂一片。
關於靈波這一年的一切,以及林箏,後面會有交代。故事很精彩,有你們意想不到,希望你們不要著急,呵呵。我在這裡想說,或許,那個眼神,連裴啟陽自己都不知道,他在無形中也許真的偏移了,至於到底有沒有,一切在你們的判斷中。涼不會說具體的有或沒有,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故事情節虛構,感情真實,希望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在,頓悟,有自己的一套處理類似情形的方式方法,那涼的用意就達到了。抱歉,今晚更新遲到了!麼麼大家!
第210章,林箏購畫
裴啟陽微微一震,心口便無可抑制的痛了起來,那個眼神,畫的真是傳神,真是含情脈脈,想要他否認都無法。
只是,他想說,不是的!
可是,語言似乎又如此的蒼白無力。
當某個瞬間以畫面的形式再現時,的確讓人很是震撼的。尤其有些畫面,或許自己都不曾意識到,卻是實實在在的發生過。
怪不得連靈波那樣冷靜自持的女孩都不會原諒他,原來如此。
裴啟陽此時如被釘子釘住了一般,挪不動腳步,大腦一片空白,他想反駁,卻無法反駁,想吶喊,卻喊不出一個字。
肖恪轉頭望著他,在看到他同樣受傷卻難以置信同時又百口莫辯的神情時,嘆了口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曉水走了過來,淡淡地開口:“換做是我,也會離開!”
不知道當時靈波到底承受了什麼樣的一種心情,誰也不是靈波,所以誰也不知道靈波當時到底什麼心情。
畫展沒有看完,裴啟陽深呼吸,閉了閉眼睛,邁開沉重的腳步,朝外走去。誠然,他是倍受打擊的,他的自信,在這一刻,完全的瓦解,毫無力氣。
“喂!你去哪裡?”肖恪喊他。
他充耳不聞,只是朝外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