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第3/4 頁)
放在眼裡,經常與皇帝頂撞,遇到處理國家大事與皇帝意見相左,通常都一定要按自己的意見辦理。
朝中眾臣很多都對這位跋扈的宰相心懷不滿,可嚴嵩的手段狠辣,凡是不與他為伍的,輕則丟官,重則喪命。他似乎很明白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個道理,整個華夏有三分之二的軍隊,是由他的親信在掌控,這其中就包括上海的關金文!
(訂閱!)
正文 第二百六十八章 振盪(三)!
軒轅算是明白華夏政局的現狀了,華夏朝廷現在正陷入皇帝與大臣爭權的境地,這種權力鬥爭是一個國家最傷元氣的鬥爭。炫& 書&網()更新超快/
目前還是權臣嚴嵩佔在上風,權臣爭權與皇帝掌權有很大的不同,如今華夏帝國正被扶桑帝國壓制,東北三省淪陷,對皇帝來說,這是奇恥大辱,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爭回的面子,但,對嚴嵩來說,卻是維持他自己權位的絕好契機。
整個華夏如今都處於備戰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嚴嵩比往日掌握著更多的軍權,華夏皇帝想要抵禦外敵,首先要依靠的就是嚴嵩手下的軍隊,為了保證自己的國家不會變成內憂外患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不得不容忍嚴嵩一些過激的舉止。
但假如真的打敗了扶桑,華夏的軍隊大部分就要解甲歸田,進行農業生產,那個時候,嚴嵩的權柄就會被變相削弱,若皇帝想對付嚴嵩,也相對容易得多。
嚴嵩老奸巨猾,當然看得清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寧願維持現狀,只要扶桑不吞併整個華夏,他嚴嵩就永遠穩穩站在這個一個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
如今華夏對扶桑的國策,就有點像蔣介石在日寇進攻中國時的政策:“沉著應付,勿使擴大,敵果挑釁,退避為上。”只要扶桑方面不再有實質性的進攻,皇帝想要依靠嚴嵩的力量收復東北三省,幾無可能。
朝中許多有識之士,也看清了這個道理,無奈彼此力量對比太過懸殊,皇帝一派若想翻臉動手,就要冒改朝換代的風險,不得已,華夏皇帝賦雷鳴被迫一直隱忍,在暗中培植實力。
嚴嵩也不是束手待斃的主,朝廷任命官員的大權基本都在他的手中,上海前任市長,實則就是保皇黨的成員,嚴嵩隨便給他栽了個罪名,就將他滿門抄斬,讓自己的親信關金文暫代了市長的位置。
一線官員的競爭,皇帝絕不是嚴嵩的對手,於是便將目光放到了二線官員的身上,厲有為便是典型的二線官員,一線官員與二線官員最大的區別,就是一線官員與宰相的接觸很多,容易組成利益共同體,而二線官員那些千百年來君臣忠義,為君效命的思想得不到洗腦的機會,很容易就被皇帝拉攏了過去。
一國之尊,竟然淪落到要親自拉攏中下層官員對自己的效忠,已經是可悲可嘆,軒轅明知道皇帝是迫於無奈,還是忍不住嘆了一口氣。
這其中的種種轉折糾結,軒轅慢慢都分析出來,看來,要想讓華夏崛起,驅除侵略者,光復東北三省,就一定要先扳倒嚴嵩這塊絆腳石!
厲有為做事認真負責,從軒轅上岸的時候就已經看出來了,闡述華夏目前狀況之時,情緒波動極大,一看便知是個熱血男兒,且句句發自肺腑,言辭懇切,沒有絲毫作偽的痕跡。
軒轅略一盤算,心下便有了計較,抱拳道:“厲將軍!我願意為吾皇效忠!”
厲有為大喜:“吾皇福澤深厚!華夏福澤深厚!厲某在此多謝先生了!”說罷長揖到地。
軒轅抽出青龍吟,一刀割下身上的一塊衣襟,隨後割破自己的手指,龍飛鳳舞的寫下:“軒轅對天發誓!效忠華夏皇帝!維護國家統一!”寫畢,將血書交到厲有為的手上:“這是我的效忠書!厲將軍可將此憑證交予吾皇,以證在下之忠心!”
厲有為鄭重其事的收好血書:“先生放心!有此為憑!先生但凡有何需要厲某幫忙,儘管開聲!”
軒轅微微一笑:“眼下,正有一樁事要請厲將軍幫忙!”
……………………………………………………………
瘋了!這個世界一定是瘋了!
長谷川拓海親耳聽到天皇昭和明仁宣佈破格擢升他為當朝右相的時候,腦子裡一片空白,還是自己的父親使勁推了自己一把,才恍然大悟,跪倒謝恩。
整個朝堂一片寂靜,沒有人一個人對此事提出異議,問都不問一聲,為什麼一個小小的中樞史可以連越七八級,坐到扶桑右相的位置上去。
這,未免也太詭異了些。
昭和明仁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