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頁)
境界將會止步於此,不用再想什麼提升了。
他不知道是不是上次自己感悟被斷了線風箏打斷帶來的後續效應,但他想要突破,所以在解決了石川繪明的事情後,他一直在學校裡潛心鑽研,試圖突破。
但是,正應了那句古語,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他現在的情況就是前面一句話所說的那樣子,他怎麼努力,也不得其法,而無心插柳,開什麼玩笑,他現在還能無心去插柳?靈動的情況和孕婦一樣,自然心神就不寧,有哪一個孕婦在快難產的時候會安靜寧和的?
陳峰畢竟不是一般人,他是被超腦開過‘光’的人,他知道自己現在的狀況,所以他現在在網上去遍尋相關的史籍。
這些天,道書、佛書他看了不知道多少,現在,他就是在網上看相關前人留下的言論。�
峰迴路轉得悟道2
董仲舒是漢一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他利用陰陽五行學說來體現天的意志,用陰陽的流轉與四時相配合,推論出東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關係。而且突出土居中央,為五行之主的地位,認為五行是天道的表現,並進而把這種陽尊陰卑的理論用於社會,從此而推論出‘三綱五常’的道德哲學。
陳峰也是在查詢相關道家思想找到這個董仲舒的。
不得不說,在找到這個董仲舒後,對陳峰來說,還是很有幫助的!
董仲舒認為‘道’是源出於天的,“天不變,道亦不變”。即是說‘三綱五常’、‘大一統’等維護統治秩序的‘道’是永遠不變的。那麼,如何解釋皇位的更換和改朝換代呢?為此,他提出了‘譴告’與‘改制’之說。他認為統治者為政有過失,天就出現災害,以表示譴責與警告。如果還不知悔改,就出現怪異來驚駭。若是還不知畏懼,於是大禍就臨頭了。
董仲舒還認為人的認識活動受命於天,而認識的目的是瞭解天意。透過內省的途徑就能判斷是非,達到‘知天’的目的。另外還必須透過對陰陽五行的觀察,才能達到對天意、天道的瞭解。正是按照‘盡心’、‘知性’、‘知天’的模式,達到‘天人合一’。他還認為透過祭祀能與神相溝通,使之能看見一般人所看不見的東西,這樣就能知道天命鬼神了。
陳峰看相關的所說,可不會去真的相信這些東西,而是有選擇的,像董仲舒所提到的知天,就讓他頗有一些感悟,他要想臻至化境初期,最重要的根本就是領悟天人合一。
事實上,單就他現在的功力,絕對是可以達至化境初期了,但是境界不到,也只能望而興嘆了!
陳峰雖然不說去追求靜音主持所說的破碎虛空,但是,他不想讓自己技止於此,天下之大,像藏本英雄這樣的人物雖稀少,可是不代表數量小,畢竟世界人口那麼多,很小很小的一小撮,就可能有上千人之多。
峰迴路轉得悟道3
其實對這個來說,也虧得當初超腦幫他智化了一下,否則讓他去觀看那些上古先輩的言論,他肯定如以前一樣,光是看著就頭痛,更別提去理解和去摘取相應對自己有論的理論。
像他最開始看到的那句‘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話本來的意思就是說想要了解上天的反映和人的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古今朝代更替的規律,形成自己的著作,這正符合了他現在的行為,那就是他去博古通今,為的就是形成自我的天人合一之理念,讓自己突破那該死的化境初期。
靈動靈動,其實還有另一個別稱,那就是桎梏。
習武之人,如果能夠突破到化境,那就是進入到另一個境界,這個境界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至高之境,進入到這個境界,不但代表著成為一方絕頂高手,更能夠延年益壽。
生命的增加,又有哪一個人不想的呢?
對於還十分年輕的陳峰來說,對於生命的增加他是沒有什麼想法,他只想突破,不想讓自己被桎梏住。
甚至乎,陳峰都有點想喚醒沉睡中的超腦的衝動了,他在想是否能讓超腦出來幫忙分析一下之類的。
當然,最終他還是忍住了,他知道,自己在靈動中,心境變得有些容易心浮氣躁,越是這樣,他越要挺住。
對於修煉者來說,每一次修煉的突破時期,都是心神躁動的時期,這個時候如果自身心神把持不住,是容易出現一個習武之人很怕遇到的狀況,那就是走火入魔!
這是一個對自身的絕對考量!
“天人合一!”陳峰在心中唸叨道,心中卻在想,為什麼一定要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