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2/4 頁)
忍者經常穿著黑色和深藍、深紫色的服飾,因為容易隱匿於星夜之中,而按照階級,忍者又分上、中、下忍三種。上忍,又稱智囊忍,專司策略佈局的統領工作。中忍,是實際對戰的靈魂頭目,忍術也有一定的水準。下忍,也稱體忍,是最前方與敵軍交手的實際接觸人員。
不過這些東西,對於現代化的忍者來說,已然是過去式了,不變的是,忍術仍然分為陰忍和陽忍:陰忍強調隱身潛入敵人內部進行刺探或破壞活動,陽忍強調在大庭廣眾之下運用智謀取勝。
陳峰在擁有了秋月仁美這個忍者侍者後,對於忍者一脈,可以說已然不再像之前那麼模糊概念了,他知道,在日本戰國時代的忍者中,有三位赫赫有名大師,分別是:風魔小太郎、果心居士、飛毛腿加藤。
果心居士與飛毛腿加藤,主要以其精湛忍術聞名後世;但是史實或是野史記錄中,卻完全沒有留下風魔小太郎自身會耍弄幻術、忍術之說。照一般的史學來推說,說他應該是戰國大名,也就是相當於國內以前古代諸候,之一北條軍團的傭兵隊長。
置於風魔小太郎的話,乃是世襲稱呼,青史名留的是第五代小太郎。戰記《北條五代記》中,有一段描述風魔容貌的記錄:身高二公尺以上,手足銅筋鐵骨,周身肉瘤累累,努睛突眼,黑髭下口似血盆,有四根獠牙。貌如南極仙翁,鼻如懸膽。音聲如鐘,可傳達至五公里方圓之外;壓低聲音時,低啞裂帛。
武道大會5
形容得好象是妖怪一般。不過,此記述卻令後人猜測風魔一族祖先可能不是日本人。最有力的說法是,他們很可能是俄國哥薩克騎兵隊民族譜系,於古代伴隨馬匹渡海過來,集體定居在神奈川縣小田原西方金時山中的風間谷,也正是箱根道(古道)要隘附近。由於騎馬技術出類拔萃,北條早雲(後北條第一代)便將他們一族二百多人編入北條軍團之內。
第五代小太郎的主君是第三代小田原城主北條氏康,氏康生前似乎與小太郎有過口頭約定,說好日後將提拔風魔一族為家臣。事實上,北條家臣中有威權勢力的武將,都是早期臣服於初代城主早雲膝下的海盜。小太郎渴望自山寇身份晉級為武士身份,也是人之常情,當然會拚生盡死地編練手下。沒想到氏康於五十七歲早逝,小太郎只能苦笑著自我安慰說上了氏康主君的大當了!
那以後,他便不再冀望能夠飛黃騰達,轉臉將人生喜悅寄情在指揮行動如疾風迅雷般部隊之上。主君換成第四代氏政、第五代氏直時,小太郎依舊為北條家東討西征。這時,他的目的已經不再是盡忠,而是每次奇襲、夜襲成功之後的快感吧。
風魔一族有過一次大的戰績,那是在1581年的浮島之原戰役。當時,武田信玄的兒子勝賴,勢力已經日薄西山,為了起死回生,率領大軍佈陣在伊豆浮島之原上(現靜岡縣東部);北條氏直則佈陣在初音之原上,雙方隔著一道黃瀨川(現靜岡縣沼津市狩野川)。
當時武士們逢野戰時,最討厭雨天。一下雨,綁在小腿甲冑上的布條會吸水,加重重量。身上的甲冑內部皮製品,也會因汗水、雨水交加,而發出一股沖鼻惡臭。等天氣放晴曬這些甲冑時,一些皮製品都會收縮變形。如果接連幾日都是雨天,不但身上甲冑溼潮不堪,刀、箭、長矛等鐵製品,也會生鏽。火藥更是派不上用場,火繩槍全部作廢。總之,武士們野戰時,非常嫌棄雨天。實際作戰時,也通常是下馬徒步,手持武器與敵方短兵相接。
武道大會6
風魔一族的作戰方式,卻是晴、雨通通包辦。而且是全體部隊騎在馬上,一窩蜂衝進敵方陣地,進行搶掠。食糧、武器、馬匹、人……什麼都搶。撤退時一定在敵方陣地中放火。搶奪馬匹時,人緊貼在馬的側腹,敵方看不到馬背上有人,也就無法做出射箭等攻擊行動。
當時,雖然隔著一道大河川,武田軍團與北條軍團對峙著。風魔一族每晚放出一群馬背上坐著稻草人的馬匹,衝進武田陣地攪亂。起初,武田軍團以為是真正的奇襲,個個認真迎戰。次數一多,武田軍團便放鬆警戒,這時,風魔小太郎才率領真正部隊,進行奇襲。結果當然是每戰必勝。武田軍團受不了這種夜襲,每天夜晚戰戰兢兢,無法高枕而眠。搞到最後,竟然在某天夜晚君臣、父子自相殘殺,天亮後,才發現闖下天大大禍。
由於醜態百出,有些武將甚至想切腹雪恥。
陳峰瞭解到這些,對他來說,是大有作用的,很簡單,三大名忍最後走到了一起創下了忍居,他們當初為了頓悟大道進入傳說中的神境,倘若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