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1/4 頁)
”的妙計來。李世民派監察御史蕭翼喬裝成窮酸書生,和辯才老和尚弈棋吟詠,論書作畫,結果臭味相投,很快成為忘年之交。某天窮酸書生蕭翼拿了幾件王羲之的作品給辨才欣賞,情深義重道:“俺雖窮酸,但家中也有幾件祖傳寶物,只是不屑於在俗人面前炫耀罷了。若非我們是知己,我也不會拿出來。因為寶物易得,知己難求啊!”辨才大為感動,覺得自己若不回報知己的厚意,未免太不厚道了,同時也起了點爭強好勝之心,於是他說:“雖是真跡,但並非王羲之的顛峰之作。”結果辯才就從屋樑上取下《蘭亭序》的真跡給這位好知己看。情深義重的好知己蕭翼立即變臉,出示詔書,將《蘭亭序》真跡奪走了。辨才追悔莫及,感慨自己有眼無珠,竟然引狼入室了,不久鬱郁而死。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後十分高興,也沒有再落井下石追究鬱悶無比的辯才欺君之罪,頓時贏得汪汪們的一片讚譽聲,“看,俺們的皇帝是多麼的睿智啊!多麼的仁慈寬厚啊!”結果李世民死後,將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蘭亭序》隨葬了。由此可見,只要當了皇帝,不管是做強盜也好,搞詐騙也好,都是天經地義的。也不能怪李世民太過卑鄙齷齪,實在是整個社會制度的問題。
第二天,秦川閒暇的時候,智永又來相邀,秦川欣然赴約。到了智永的帳篷裡,智永果然不出秦川所料,開啟一口箱子,取出不少祖宗們的真跡邀請秦川賞評。令秦川喜出望外的是其中還有不少王獻之的真跡。看到王獻之的真跡,秦川心中便忍不住對李世民有氣。
曾經一度被李淵等人看成是“揚廣第二”的李世民同志早年是信奉青出於藍的,最後果然不負眾望,殺兄弒弟逼宮篡位,名副其實的成為了第二個揚廣。不過揚廣老前輩的悲慘下場卻深深震撼了李世民,有了老前輩的失敗經驗引以為戒,李世民這個皇帝做得還是很優秀的。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揚廣成就了千古一帝唐太宗。兩人的經歷,所走的道路何其相似?只不過揚廣是鬱悶的開路鋪路人,而李世民則幸福的走在陽光大道上。揚廣所做的一切也不光只是為李世民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智力支援。勞民傷財、大興土木的揚廣揹負了千古罵名大力發展交通建築事業,雖說只是為了自己享樂,讓寶物奇珍運送方便些,但是客觀上也有“功在千秋,造福子孫”的效果,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結果揚廣的子孫沒有享受到先輩的遺產,李世民卻毫不客氣的佔為己有了。
李世民這個皇帝做得挺舒爽,贏得了一致的好評,擁有了無數的粉絲,其中自然以唐朝帝王李家的粉絲最為鐵桿。粉絲們歷來都喜歡模仿偶像,有樣學樣。李世民上臺後的文治武功也就罷了,不過起家時殺兄弒弟逼宮篡位這一套實在不怎麼光彩。正因為有李世民這個千古一帝偶像級人物帶的好頭,唐朝李家逼宮奪位的好戲可是唱得極為勤快,不光是李家的王子喜歡逼宮,就連公主們也時常來湊熱鬧,甚至連罕見的太子逼宮的壓軸好戲也唱了好幾出。
李世民自己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怕子孫們學自己來逼宮篡位,可是又該如何是好呢?總不能明說,逼宮篡位其實是錯誤的,是屬於禽獸行為,那不是自己扇自己耳光嗎?英明神武,濟世安民的自己永遠是對的,所以玄武門之變也只能是光明正大,大義凜然的,換句話來說,逼宮篡位也是可取的!於是李世民苦惱了,陷入了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的怪圈。不過李世民智慧過人,很快想出一個辦法,開始操縱輿論,極力打擊青出於藍,兒子勝過老子的異端邪說。結果苦命的王獻之便成了犧牲品,被貶得一文不值,他的作品真跡幾乎被朝廷封殺光了,搞得王獻之流傳後世的真跡寥寥無幾了。李世民的輿論攻勢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他死後,寶貝女兒高陽公主因為怨恨李世民狠心殺了自己的情人——唐僧玄奘的高足辯機和尚(不是孫悟空or至尊寶),結果帶頭密謀逼宮篡位。雖然失敗了,可是卻掀起了一陣大唐逼宮篡位的狂潮。此後皇宮成了大戲臺,逼宮篡位的好戲不斷上演,當然成功的寥寥無幾,畢竟李世民的才能與心腸不是每一個李家子孫都能擁有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名聲遠遠強過了殘暴冷酷的秦始皇與好大喜功的漢武帝,而且他操縱輿論的手法以卑鄙無恥為特色,相比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家的手段而言,就顯得溫和多了,高明多了,也虛偽多了。有了唐太宗這個好榜樣,後世的權利者們玩起操縱輿論,顛倒黑白的把戲來,也一個個理直氣壯,得心應手,搞起媒體封鎖來,也變得恬不知恥了。
秦川拿起一本王獻之的《洛神賦》真跡,心中激動萬分,要知道王獻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