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唐趙王李元霸以八千鐵騎一戰勝了夏王十幾萬大軍,而且趙王不殺降俘,仁義無雙。自此趙王李元霸、風旅鐵騎之名天下皆知,威震四海。這也使得以後好多與風旅對戰的部隊始終都提不起拼死相抗的戰意————面對擁有如此強大戰力的部隊,戰就有可能死,降了卻可以保命,要是臨戰士兵們會選哪一樣?
對於要求加入己方的一萬餘人,李元霸授權尉遲恭和蘇定方去挑選強悍的留下,前後共選出精悍兵士四千多人。因此次大戰風旅陣亡六百多人,傷殘四百多人,所以特別出眾的降兵就進入了風旅,替換風旅三衛軍在大戰中傷殘的官兵,補足因將士戰亡而缺員的風旅九千鐵騎之數。而餘下的三千人組成了一支步兵部隊,暫由李元霸親自統帥。在那時,李元霸就存下了整頓擴編的心思。如今到了信都,沿途歸降收服的零散部隊已達到了四萬餘人,李元霸覺得有必要整編部隊了。
整軍計劃由李元霸、徐世勣和尉遲恭商議制定。整軍先從歸附的部隊開始,唐軍右御衛的一萬人馬暫不列入。這也是三人擔心右御衛大將軍朱憲不是自己一方的人,若貿然將右御衛大軍整編只怕會激起朱憲兵變,李元霸打算在進駐河北之後、得到父親任命自己為這地區的長官之時再順勢整編朱憲所部。
歸附的四萬人馬按風旅編制建制,只不同的是在“衛”上增設軍:五十人為一小隊,三小隊為一中隊,三中隊為一大隊,三大隊為一衛,三衛為一軍,軍設統領將軍一名,加上後勤人員,每軍五千餘人。至此,這四萬人馬被編作了八個軍,其中兩個騎軍,六個步軍,而這八個軍中的各級將官多數都是由李元霸的嫡系部隊————風旅將士擔當。
及至此時,趙王李元霸的部隊總算初具規模。一支由兩個大隊共九百鐵騎組成的近衛軍是李元霸的親衛部隊,由六個衛共八千鐵騎組成的風旅就是李元霸的“御林軍”,而整編後得到的兩個騎軍、六個步軍共四萬人馬則是李元霸的常規野戰部隊。
整編進行了將近半個月總算初步完成,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讓士兵和將官們儘快適應新的編制和新的環境,因此,在洺州尚未傳來確切訊息之前,李元霸抓緊時間在信都訓練、磨合著自己的部隊。
就在李元霸整合軍隊的時候,李世民風風光光地領軍回了長安。
九月十五,秦王李世民率軍回到了長安。皇帝李淵為李世民舉行了盛大的入城儀式。李世民身穿黃金鎧甲,後面跟著一萬鐵騎,另有重灌甲士三萬。隨後的囚車裡押著皇泰主楊侗、鄭國公王世充以及夏王竇建德等人。龐大的隊伍經外城入了內城,浩浩蕩蕩前往太廟獻祭。祭祀之後李淵請各位將領一道參加了接風酒宴,文武百官俱都到場祝賀大勝,唯有太子李建成缺席未到。
李淵以李世民功高蓋世,朝廷現有的官號不足以顯其功勞,於是在接風酒宴上下詔加封秦王為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諸王公之上,食邑增至二萬戶;同詔,以趙王李元霸從徵東都立有大功,特拜為大司空。
次日,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計有長史、司馬各一人;從事中郎二人;軍諮祭酒二人;典籤四人;主簿二人;錄事二人;記室參軍事二人;功、倉、兵、騎、鎧、士六曹參軍各二人,參軍事六人。如此這般,天策府等同一個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的小朝廷!
同日,李淵下詔將楊侗、王世充貶為庶人,連同他們的妻妾、兄弟和子侄一同流放到巴蜀。
同日午時,一代英豪竇建德被當眾斬首,時年四十九歲。
*******************
晨風曉露,寒意襲人,其中竟似微帶肅殺之意。曹氏頭戴鳳冠,身披霞袍,雙目平視著前方,一步一步地走向大殿。今天是大夏國的最後一個早朝了,而且,這也是她一生中最後一次臨駕早朝。
到得座上,曹氏緩緩坐下,手指輕輕摩挲著紅木扶手。“好舒服的感覺啊!怎麼以前沒有注意到?……”
“母后!”義子竇千帆的輕呼聲傳來:“時辰已經到了,開始早朝吧?”曹氏定下心神,看了看面前龍椅上端坐的竇千帆,她緩緩地點點頭。
隨著國子祭酒凌敬宣讀完夏王竇建德的降表,朝堂中立時象開鍋的沸水一般沸騰起來,全然沒有了往日的肅穆景象。僕射曹旦、大將軍範願、高雅賢更是衝出朝臣行列,激言相責。
曹氏面無表情地看看大殿中喧譁的臣子,又看看蜷縮在龍椅之上,驚慌失措、面色蒼白的竇千帆,她忍不住冷哼一聲,閉上雙眼:建德,你看,這就是你剖心以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