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頁)
仍是緊閉其口,他確實是這樣想。《大趙律》中規定,公堂刑訊只能使用笞杖,不允許用笞杖以外的他法拷掠。這是李元霸考慮到地方官員可能嚴刑逼供,造成冤假錯案所制定的,沒想到此時卻被這犯事者利用。
李元霸不再理會他,只吩咐堂下的衙役:“再傳王雅之上堂!”
王雅之一上堂來便痛哭流涕,立即供認了其弟逼婚致周蓮兒自殺、她協助弟弟逃脫罪責的經過詳情,但她又刻意隱瞞了丈夫劉堯勾結張士卿毀滅證詞、構陷許敬宗、迫害周家之人的諸多罪行,企圖為丈夫劉堯開脫罪責。
聽到姐姐主動將姐弟二人的罪行供認不諱,並將所有罪過攬在姐弟二人身上,就為了將丈夫的罪過開脫。一時間,王賀言心中的怨恨沖天,簡直無法言喻。他只恨自己不知道姊夫是怎樣與人勾結的,不然,定可將姊夫一併拖下水來!
隨後,在聽取了那周蓮兒的叔叔周賁、舅舅宗虎的控訴和證詞之後,王賀言再也死撐不下去了,他乖乖的寫下筆供,簽字畫押。
武帝李元霸並沒有立即判決量刑,而是在下午接著審理了與“逼婚案”關聯的“刺史府失火案”!
劉堯與張士卿都是有頭腦的人,雖然二人在措不及防之下被扣押,但是二人自知很可能是四年前的事發了,他們可都自認手腳乾淨,只道拒不招認就可逃脫此劫。
李元霸先傳上了劉堯。
劉堯不同於王賀言之前的抵死不答,他對武帝所問每每必回,但是所有的答案都只是在說明他只負責駐軍事務,因此不但對周蓮兒之事一無所知,就是對刺史府失火一案也只略知一二。
李元霸不動聲色,吩咐衙役將之押下,復又傳上張士卿。這張士卿如同劉堯一樣,凡事一問三不知,將干係脫的一乾二淨。
由於此案間隔時間長達四年,眾多的人證、物證在張、劉二人的刻意施為下已無從查詢,再有知情者王雅之對此堅決隱瞞,一時之間李元霸竟無從下手。
眼看天色已黃昏,武帝見久審不果,遂宣佈退堂,次日再審。
劉、張二人因案情尚未確定,且二人皆為朝廷大員,因此並沒有關押在牢房,而是由風旅近衛軍看管在刺史府內。同時為防二人串供,二人關押之地相隔甚遠。
天色將黑時,一名近衛軍士卒提著飯匣為劉堯送飯來了。
“劉將軍,飯來了!”士卒將飯匣送到劉堯面前,並揹著房門指著米飯向劉堯遞個眼色。隨即,士卒大聲說道:“劉將軍,您慢用,小的待會兒來收拾!”言罷,士卒躬身退出。
劉堯心存疑惑,連忙裝作進食將米飯扒開,忽見其中露出一方摺疊整齊的小小紙塊。劉堯迅速將紙塊取在手中,悄悄在桌下開啟……只見小小的一方紙上寫著一個“中”字!
劉堯一邊咀嚼著飯菜,一邊暗自想道:“中”字,口字上一豎,那就是要我封口、閉口!……這會是誰送來的?……張士卿?嗯,只有張士卿才會想到知會我拒不交待!
張士卿啊張士卿,只我閉口有什麼用!四年前送你那兩萬兩金票和四年來暗殺馬來商人分得的珍寶可都是自你那小妾“惠玉”手中過的啊!……不行!待那士卒前來,定要他知會張士卿!
……
一個“中”字便讓劉堯對士卒有了一定的信任。這是劉堯在犯罪之後潛意識裡有著恐懼的心理,他總在想著為自己開脫,因此極度渴望透過一切辦法來掩蓋自己的罪行。這也是他一見到“中”字就立即聯想到此乃張士卿與他聯絡,示意他三緘其口逃避罪責!處在這種心態下的劉堯不會去想那“中”字也可解釋為一把刀劈開“口”,可作“開口”之意!他更不易想到……這紙條或許就是武帝設下的“請君入甕”之計!
劉堯很快就將飯菜吃光,等著那士卒前來。在等待中,平日老成持重的劉堯竟也顯得心急火燎,他用心傾聽著門外的腳步聲,期待那敲門聲響起。沒想到等待的時間竟是如此難熬,好容易等到敲門聲響起,劉堯差點站起身來跑過去開門。
穩穩心神,劉堯開口道:“進來!”
果然是那士卒,只見他另提著一個飯匣,笑嘻嘻地走過來,說道:“劉將軍,可吃好了?”
劉堯瞟了一下他手中提的飯匣,微笑道:“好了,兄弟,還要送飯去啊?”
那士卒笑道:“是啊!還要給張大人送飯呢!”說罷,衝劉堯眨眨眼睛。
此時屋外的看守喝道:“幹什麼呢!收拾好了就趕緊出來!”
那士卒連忙將劉堯面前的碗碟收起,放入飯匣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