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4/4 頁)
彷彿在說別人的事一般,沒有一點交代後事的傷感。
楊庭志覺得自己拿筆地手都有些顫抖。擔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激動。他為有這樣地長官而感到驕傲。
沉思一下。楊庭志落筆揮毫。
“侯宇吾兒。見字如父!
父不能陪愛子於堂前。嬉戲而歡。甚感歉疚。望兒莫怪!
至此國難之時。十萬日寇踐踏我中華大地。百萬生靈於鐵蹄下哀號哭泣。我輩軍人自當奮不顧身。遂馬革裹屍亦當無悔!舍吾此身如能報效國家。當是為父今生宏願。切勿悲傷?
汝母雲芳。賢淑良德。自當於吾去後悉心教導。讓汝成才。
此信待汝十六之後再啟,觀後是否繼承父志從軍,汝可自行決定,但切記不可數典忘祖,賣國求榮,切記切記!”
下面的落款是:父侯鳳鳴。
寫完之後,楊庭志放下筆,小心地將信吹乾,遞給侯鳳鳴。
侯鳳鳴接過信,拿在面前端詳的似乎十分仔細,過會卻朝楊庭志一笑:“謝謝楊文書了,不過俺不識字!”
接過楊庭志遞過來的信封,將信塞了進去,侯鳳鳴也向掩蔽所走去。那裡有營裡的通訊兵等候著,負責將各營各連的家書收集起來帶回去。等待戰鬥結束後送回戰士的家中。
對於很多戰士來說,這,或許是這輩子的最後一封家書了。
……
做為9連的老司務長,薛躍坤已經走過了二十年的從軍生涯,從北洋政府到西北軍的建立再到中原大戰,還有前幾年寄居晉西北受人猜忌歧視嘲笑,一直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麼心情舒暢過。
看慣了長官之間的猜忌,也熟識了行伍間的黑暗,薛躍坤早已對自己的軍旅生涯厭煩了,要不是孤老頭子一個人實在沒有什麼地方可去,他早就想離開軍隊了。
而這次不一樣,這次是來打鬼子,不光弟兄們一個個興奮的不得了,就連他都感覺渾身舒暢,做起飯來都渾身帶勁。
“雖然我不能上第一線戰鬥,但還是可以把飯做的香一點,吃了讓兄弟們更有力氣,替我多打幾個小鬼子”薛躍坤這麼想著,手裡緊忙活。
素炒芸豆、京醬肉絲、紅燒肉、韭菜炒雞蛋……,一個個色香味俱佳的菜在他的手裡成型,然後放到大鐵盆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