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1/4 頁)
”
秦陽站在白雲觀的大殿中,仰望著對面高高的三清神像,獨自出神。他在思索老子的道德經。
一邊想著,秦陽一邊默唸著道德經開始的這幾句!
白雲觀主持松一道長從大店外面走了進來,正好聽到了秦陽嘴裡叨唸的這幾句,於是就說道,“秦居士竟然也看道德經啊,看來真是文武全才啊!”
從墨菲的嘴中,他已經知道了秦陽的身份,自然知道這位就是近一段時間在北平城內的風雲人物,那位長城抗戰開始嶄露頭角的抗日英雄。
一方面是因為墨菲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對秦陽為抗日保國做出的貢獻的敬佩,松一道長這才留下了秦陽,並且全心全力的保護與他。
白雲觀是京城道觀第一家,名聲在外,雖然也有前來搜查的,但是懾於它的影響力而比較客氣,很容易就被松一道長給打發走了。
這樣以來,秦陽在這裡躲避,完全變成了一種休閒度假,閒來無事到道觀後面的繡林中轉一轉,或者打套拳活動一下筋骨,或者就在竹林中的石桌石椅上品茶聽風,到也樂得逍遙。
聽到了身後的腳步聲,秦陽轉過身來,見是松一道長,於是笑著說道,“是啊,道德經博大精深,思想蘊含十分深奧,有時間的話多看看,對人很有益處的!”
松一道長贊同地點著頭。然後問秦陽。“那麼。秦居士怎麼看待剛才你思考地那段話呢?”
秦陽微微一愣。低頭思考了一下。然後說道: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地狀況;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地命名。
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地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地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地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地總門。從‘有名’地奧妙到達無形地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地門徑。”
松一道長一邊聽著。一邊點著頭。眼神越來越亮。看來是遇到了知音地緣故。而興奮了起來。他微微沉吟。然後繼續問道。“那麼。你說道是‘物’還是‘心’呢”
“道的屬性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這是亙古至今早已存在的一個問題,自古及今,它引起無數學者地濃厚興趣。並且得出了各種各樣的結論。
在歷史上,韓非子生活的時代距離老子比較近,而且他是第一個為《道德經》作注的學者。關於什麼是道,在《解老》中,韓非子這樣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這表明,韓非子是從唯物的方面來理解老子地‘道’的!”秦陽侃侃而談,一看就是曾經研讀過老子的道德經原文和註釋及評析。
稍微停了一下,看了眼松一道長,見他微笑著朝自己點了點頭,示意自己說下去,秦陽於是繼續說道,“在《史記》中,司馬遷把老子與韓非子列入同傳,當然還附有莊子、申不害,即認為韓、莊、申皆原於道德之意,而老子深遠矣。漢代的王充在《論衡》一書中,同樣認為老子的‘道’的思想是唯物論的。”
松一道長呵呵一笑,然後伸出手指了指一旁案几上地道經,說道,“但是從東漢末年到魏晉時代,情形有了變化啊,人們逐步開始從唯心的角度角度來闡述‘道德經’了!”
“對啊!”
秦陽深表贊同的說道,“一些學者體會老子哲學所謂‘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妙義,肯定宇宙的本體只有一個‘無’,號稱玄學。隨後佛學傳入中國並漸漸興盛起來,玄與佛合流,因而對‘道’地解釋,便倒向唯心論方面。宋明時期的理學家同樣吸取了佛學與玄學思想,對老子地‘道’,仍舊作了唯心主義解釋。”
“到底老子的道德經所述是唯物還是唯心,學者們莫衷一是,至今也沒有統一觀點!”松一道長捻著下巴上地黑鬍鬚笑了。
秦陽也笑了!
松一道長從香案上拿起三柱線香在蠟燭上點燃之後,舉在手中朝著三清神像行完禮,然後插在了香爐中,然後跟秦陽出了大殿。
外面天色已經黑了下來,道觀中已經
燈火,將整個道觀照的一片光亮。大門早已經落了人要想出去,可以從大門旁的側門進出。
跟一道長告別後,秦陽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