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部分(第1/4 頁)
“嗨!”
所有的日本軍官連忙行禮表示贊同,沒有人敢提出不同的看法!
這個時候,水面上可熱鬧了!一聲又一聲巨響傳來,一道又一道水柱突然冒起,那些登陸小艇可慘了,只要被水柱波及的,紛紛斷成幾截,或者是變成了碎片,上面地日本兵在驚恐中被炸成了碎片!
魚雷,是海戰中在水中使用地武器。
現在地魚雷。發射後可自己控制航行方向和深度。遇到艦船。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爆炸。它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遠、隱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壞性大地特點。可以說是“水中導彈”。
它地攻擊目標主要是戰艦和潛水艇。也可以用於封鎖港口和狹窄水道。魚雷雷身形狀似柱形。頭部呈半圓形。以避免航行對阻力太大。
魚雷地前部為雷頭。裝有炸藥和引信;中部為雷身。裝有導航及控制裝置;後部為魚尾。裝有發動機和推進器等動力裝置。魚雷地動力系統能源分別為燃氣和電力等。
根據不同地需要。魚雷分為大、中、小三種型別。直徑為533毫米以上地為大型魚雷;直徑在~毫米之間地為中型魚雷;直徑為324毫米以下地為小型魚雷。
魚雷主要用艦船攜帶。必要時也可以用飛機攜帶。在港口和狹窄水道兩岸。也可以從岸上發射。魚雷在水中航行地速度為70~90千米/時。
魚雷地前身是一種誕生於19世紀初地“撐杆雷”
撐杆雷用一根長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戰時小艇衝向敵艦,用撐杆雷撞擊爆炸敵艦。1864年,奧匈帝國海軍的盧庇烏斯艦長把發動機裝在撐杆雷上,利用高壓容器中地壓縮空氣推動發動機活塞工作,帶動螺旋槳使雷體在水中艇行攻擊敵艦。但由於艇速低、艇程短、控制不靈,盧庇烏斯的發明未策投入使用。
曾參與上述研製工作地英國工程師羅伯特特黑德於1866年成功地研製出第一枚魚雷。該魚雷借鑑了盧庇烏斯的發明,用壓縮空氣發動機帶動單螺旋槳推進,透過液壓閥操縱魚雷尾部的水平舵板控制魚雷的艇行深度。當時魚雷的艇速僅11公里/小時,射程180640米,尚無控制魚雷艇向的裝置。因其外形似魚,而稱之為“魚雷”,並根據懷特黑德地字而命名為“白頭魚雷”。
幾乎與盧庇烏斯和懷特黑德同時,俄國發明家亞歷山德羅夫斯基也研製出類似的魚雷裝置。1887年1月13,俄國艦艇向60米外地土耳其2噸的“因蒂巴赫”號通訊船發射魚雷,將其擊沉。這是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船。很快德國也產出了改進型黑頭魚雷,在亞洲得到廣泛地使用。
當然那是現代化的魚雷,現在胡鐵匠研製出地這個可以說是最簡單的魚雷,也就比第一代的魚雷——撐杆雷先進一點,即使這樣,用來對付那些既沒有堅實的裝甲保護,又沒有潛入水中能力的登陸小艇來說,也是致命的武器。
為了在水中的執行速度更快,胡鐵匠沒有把炸鬼雷的形狀設計成傳統的圓頭柱身的形狀,而是設計成了秦陽給他看過的導彈形狀!當初第一次看到導彈的結構圖的時候,胡鐵匠眼睛都直了,他怎麼也沒想到過,還有這樣設計精湛,結構複雜,技術先進的武器!
對於裡面的結構胡鐵匠現在是鬧不明白,但是單純的模仿一下外形還是手到擒來的!結合他自己的機關術,他將炸鬼雷設計成了水中導彈的形狀,而且改進了
,變成了螺旋槳推進,速度大大提高,這樣一來慢的登陸小艇就像是一個個固定靶一般,等待著炸鬼雷的的洗禮。
為了能夠更準確瞄準目標,胡鐵匠專門設計了一種發射架,將他固定在地面上,然後把炸鬼雷放到上面,用發條固定上,將引信的繩環掛在一個鐵鉤上,鐵鉤則和發射扳機相連,只要扳機一動,引信就會被鐵鉤拉下,然後被引燃,與此同時發條彈開,將炸鬼雷射入水中。
這樣一來,就省了人們拉著引信,然後放入水中的時間,而且發射架還專門設計了一個瞄準器,使用者這樣透過瞄準器上的十字準星套牢目標,然後扣下扳機,就會準確的擊中目標!
這樣以來,炸鬼雷的命中率大大提高了!
胡鐵匠一邊指揮著人們不斷的將炸鬼雷安裝到發射架上,一邊美滋滋的琢磨著,“這個炸鬼雷這麼好用,那麼秦陽已經很高興,到時候沒準給我點新的圖紙呢!你還別說他手中的那個小本本還真好,手指輕輕的按幾下,就能吐出一張圖紙,神了,真是神了!”
胡鐵匠咂著嘴,自己正在做美夢,這個時候一個戰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