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頁)
簡述:為了方便大家閱讀,鋤頭整理了一下二鴉之前英、法兩國的軍事實力資料,簡單的介紹一下:1855 年時,英軍總數約二十萬人,其中:步兵一百零三個團,約十二萬人;騎兵二十六個團,約一萬人;炮兵一萬二千人,火炮約六百門;海軍五萬八千餘人,各種艦船五百餘艘。此外,還有國民軍六萬人左右。當時的法軍總數近六十萬人,其中:步兵三十九萬八千人,內有基幹步兵團一百個,獵兵和非洲兵等四十餘營;騎兵八萬六千餘人,六十個團;炮兵約七萬人,十七個團,火炮約一千二百門;海軍有戰艦一百七十一艘,其中主力艦二十五艘。與四十年代初期相比,英法軍隊在武器裝備方面有了明顯的改進。其步兵已裝備有米涅式、李恩飛式和蘭開斯特式線膛步槍,提高了射速、射程和命中精度。火炮也由滑膛炮改為線膛炮,由實心彈發展到榴霰彈,提高了射擊精度,增大了殺傷面積,射程增加了近千米。海軍艦艇方面,英國的蒸汽艦已超過三分之一,艦速由八節以下增至十節以上,排水量、續航力、攻擊力都有提高。此外,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還製成了一種適於淺水航行、艦炮射程遠的蒸汽炮艇。總的來說,軍事實力遠遠超過當時的中**隊,就算是王財藏在無錫的一萬多人新軍都不是對手。
2、當時的清軍是什麼裝備呢?鋤頭也有一點資料,步兵除冷兵器外,仍然使用土製鳥槍、抬槍。火炮也無多大改進,並且依然沒有專門的炮兵部隊。除虎門要塞外,大多數炮臺的火炮仍採用固定木製炮座,所有火炮都用火繩點火發射,射速慢,射程小(最遠不過千米),而且命中率低。水師戰船仍為木製的風帆船或划槳船,每船裝備數量不多的數百斤至千餘斤的火炮。1856 年,新造炮船三百餘艘,裝備了從外國購買的火炮二百門,但主要用於鎮壓太平軍。
3、大報恩寺塔:是朱棣(明成祖)為紀念其生母而建。歷時十九年(1412—1431),費錢三百四十八萬兩銀以上,通體用特製五彩琉璃磚瓦建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許。被當時外國遊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足以與義大利的比薩斜塔媲美。因洪秀全、韋昌輝怕被石達開靖難大軍用來攻城,下令埋火yao轟毀,實在是令國人痛心啊,鋤頭每念及此,無不捶胸頓足!
4、亞羅號的船藉到底是英國還中國?“亞羅”號是中國人蘇亞成於1854 年8 月建造的商船。蘇亞成非法弄到一張港英執照,並僱用了一個叫亞羅的外國人在船上工作,便稱“亞羅”船。1855 年6 月,該船轉賣給另一中國商人方亞明。方又領取了一張自當年9 月27 日起有效期為一年的港英執照,並僱用一個英國人為名義上的船長。該船僱用的水手中隱藏著海盜,他們憑藉港英執照作掩護,從事鴉片走私和搶劫等犯罪活動。廣東水師於1856年10月8日上船搜捕時,該船執照已經過期,而且船上根本沒有懸掛英國國旗。對此事件的詳細情況,鋤頭整理了一篇《亞羅號事件經過》的文章放在了“太平新篇重要史料”中,請大家閱讀,此文原作者不詳,在此一併謝過。
8。22。推遲更新公告
鋤頭的膝上型電腦壞了,因此明天(22號)要去送修,所以22號的更新可能要等到鋤頭修好回家之後才行了,可能要晚一點(但是一定會更新的)。另外要說一句,雖然俺買的是聯想筆記本,但是用了三年也是頭一回出問題,在此強烈呼籲:長城永不倒,國貨當自強,愛中華,用國貨!
另外嚴重BS起點,這個公告本想發在書評區置頂的,可是不知道怎麼搞的,今晚鋤頭反覆發了半個小時也沒有發成功,想說句話咋就這麼難呢?
9。14。暫停更新一天
鋤頭今天家中有事情嘎,所以只能暫停更新一天了,向讀者朋友們道歉!
關於小顧之死的相關問題
PS:關於小顧之死的問題回覆朋友們在書評區的問題:
1、鋤頭首先認錯,關於小顧的情節設定是在小說剛開始的時候就有了,之後因為考慮到朋友們的意見三易其稿,刪除的字數不下三萬,結果搞到鋤頭不得不解決這個BUG的地步,因此“大汶口”這一章在情節設定上肯定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鋤頭保證在最終版裡將會得到修改。請朋友們原諒一個初寫者的稚嫩。
2、小顧聽到“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句孫中山的口號時為什麼沒有反應'少陵兄提出'
鋤頭解釋一下,這句口號並不是孫中山提出的,而是來自於朱元璋討元檄文。而且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上,只怕小顧也來不及想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