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部分(第3/4 頁)
本倒幕派的勢力嚴重受挫,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原本寄希望於天皇能夠轉變態度的倒幕派徹底失去了耐心,決心刺殺孝明天皇與德川家茂,他們認為只要除去幕府中這兩位關鍵性的人物,倒幕派便有可乘之機,好在範例總督日本情報部,早就注意到了這些可疑之處,多次提醒孝明與德川家茂,這兩人自然明白倒幕派人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因此也加強了府宅周圍的警戒。 倒幕派幾次行刺都被人捕獲,到了後來範例不放心。 親自安排軍隊接管了幕府防務。 實際上此刻地日本,除了南方几個親西方的強藩外,日本大部分地區都在帝國國防軍與幕府軍隊的聯合控制之下,而且為了利用孝明天皇對華的友好態度,以及貫徹帝國皇帝文化擴張的指示,在範例的勸說下,德川家茂決心仿照漢武帝地削藩政策,逐步削弱遍佈日本各處的藩屬而改設郡縣,由朝廷派官員擔負行政事務。 範例之所以提出削藩設郡的政策,其實並不是為了幫助幕府強化對日本地方的統治,而是想借此機會安插親華的官員赴地方任職,慢慢的架空幕府。 可以想象,這個削藩的政策自然引起了各地藩屬的不滿,幾個稍有實力的藩屬聯合起來舉兵反抗,但都被帝國國防軍與幕府軍隊聯合鎮壓,但是這樣一來,原本態度模稜兩可的藩屬也轉頭站到了倒幕派一邊,這樣一來日本國內兩派勢力地衝突越發激烈了。
太平八年底,時年僅21歲地德川家茂在大坂暴亡。 德川家茂的死讓範例非常惱火,因為他早已經接到情報,多次提醒,可是德川家茂自恃護衛嚴密,根本沒有把範例地提醒放在心上,仍是帶著軍隊前往大坂巡視,結果到了大坂的當天晚上便遇刺身亡。 幕府擔心他一死,唯恐倒幕派有何異動,便對外宣稱德川乃是暴病而亡,同時嚴令各地軍隊戒嚴,防止倒幕派軍隊有何不軌之舉。 帝國朝廷接到範例送回的情報後,一至認為倒幕派急於解決阻礙他們的孝明天皇與德川家茂,現在德川家茂遇刺身亡,那麼接下來的目標就是孝明瞭,如果孝明一死,那麼繼任者就只能是被定為儲君,年僅十五歲的睦仁了,這小孩子當上天皇,事情就多了許多變數。 事實上王財根本沒有打算在孝明死後再扶起一個天皇來,換句話說就是王財自己也不搞不清楚,現在的睦仁是不是歷史上的明治天皇,想要避免日本有重新振做的機會,那乾脆就結束這所謂的“萬世一系”,可現在削藩設郡的計劃尚未完成,安插到各地的親華官員還沒有到位,這個時候孝明天皇萬萬死不得,所以王財秘令範例無論如何要加強孝明天皇的護衛,一定要讓孝明活到帝國控制日本計劃完成,只要計劃完成,即使倒幕派不殺孝明,王財也要送他去見天照大神。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範例派出軍隊把天皇府邸裡三層、外三層的圍的似鐵桶一般時,孝明天皇居然在眾人眼皮底下突然吐血昏迷,僅支撐了一個時辰便暴死了。 當時範例就在孝明身邊,親眼見到事發的整個過程,全然摸不著頭腦,起初以為孝明當真是命薄,三十多歲便生了什麼怪病,但果檢驗孝明屍體時卻令他大吃一驚,孝明屍體全身佈滿紅點,面色淤青,指甲發黑,耳鼻之中隱隱有鮮血滲出,分明是中劇毒的情形。 範例深感有負皇恩,更覺此事蹊蹺,當下封鎖皇宮,仔細盤查皇宮僕婦職侍,範例知道天皇在日本百姓心中威望甚高,此時死於帝**隊嚴防的皇宮之內,若是查不出原因來,立時就會影響到帝國在日本的即定政策,因此封鎖孝明死訊,甚至還請譚紹光、李世賢調動軍隊南下,做出進攻南方強藩的態勢。 如此折騰了半個月,終於搞清孝明死因。
原來這日晚飯後孝明突發*欲,便跑到後宮典待中山慶子的屋子裡一番溫存,哪知道典侍中山慶子有個同母弟弟中山忠光,此人追隨倒幕派首領人物巖倉具視,痛恨孝明奉行親華政策,乃至日本國內親華勢力日漲,眼見國將不國,中山忠光決心刺殺孝明,除去這個親華的天皇,而且他也知道孝明死後,那中山慶子的兒子睦仁身為儲君,一定會繼任天皇之位,到時候自己以皇親身份,便可以撫佐新君,慢慢的排除中國人勢力,恢復邦家。 但是中山忠光有心行刺,卻始終找不到下手的機會,無奈之下聽從巖倉具視的命令,兵行險招,暗中在中山慶子所用的胭脂水粉中調和劇毒,這胭脂水粉抹於面板之上當然不至令人中毒,但是孝明與中山慶子溫存之時,口中自然會沾上一些,氣血翻騰之際更加劇了毒物擴散,乃至晚間孝明到大廳與眾人議事之時,終於毒發不治。 真相大白後,任誰也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結局,按理中山慶子身為典侍,卻毒殺天皇,雖然她自己並不知情,但到底脫不了干係,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