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第2/4 頁)
母子二人一見面就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思帝質問母親父皇因何而亡,上官太后嚴厲地斥責皇帝無禮,後來語氣有所緩和,對思帝說:“舊事何必再提?陛下現在位為至尊,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思帝卻更加憤怒,“朕若是連父仇都不能報,還有什麼資格自稱皇帝?”
這場爭吵最後不歡而散,上官太后離開時讓思帝好好想一想,思帝一個人生悶心,嘴裡不停唸叨:“朕就知道是這麼回事。”
小宮女更加害怕,在裡間大氣不敢喘。
然後楊奉來了。
思帝對楊奉很尊敬,什麼話都對他說,連心中的懷疑也不例外,“朕已猜出父皇因何駕崩,朕該怎麼做?”
“陛下想怎麼做?”楊奉問。
思帝沉默。
楊奉道:“陛下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速戰速決,但不可提起先帝之事,上官家最近頗為囂張,陛下可以此為契機,將太后貶入冷宮;另一個是隱忍不發,等陛下長大些,掌握全部權力之後,再做打算。”
聽景耀說到這裡,韓孺子心中竟然有些嫉妒,楊奉向思帝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對自己卻總是留下疑問,不肯一次點透。
景耀沒看出皇帝的心事,繼續講吓去。
思帝當時被說服了,同意做長遠打算,小宮女就聽到這裡,等皇帝與楊奉離宮之後,她也迅速離開,沒敢對任何人提起此事,她希望景耀能將自己調回宮中。
其他人的證詞沒這麼重要與直接,但是匯合在一起,勾勒出比較清晰的過程。
思帝沒忍住,不久之後又與母親吵了一架,好幾個人聽到了聲音,事後,上官太后的一隻手明顯受傷。
楊奉對思帝的作為非常不滿,幾次與他長談,景耀推測,楊奉發現思帝不想再忍之後,建議思帝速戰速決,甚至有可能建議下死手,藉機將帝權全部奪回。
這只是景耀的一面之詞,韓孺子不是特別相信。
不管怎樣,思帝那段時間裡心神不寧,他想為父皇報仇,卻對母親下不了狠心,他想隱忍,又沒法忘記父親的枉死。
韓孺子從來沒想過要為父親報仇,桓帝在他的記憶裡形象模糊,甚至不如只有一面之緣的祖父武帝更深刻,在讀過完本與未完本的各代實錄之後,他對祖父的印象更深,桓帝在位時間不長,幾乎沒有能夠名垂青史的作為。
思帝不一樣,他從小在父親身邊長大,被當成未來的繼承者培養,對父親感情深厚。
楊奉督促思帝速作決定,上官太后則希望思帝忘記父皇之死。
幾個月之後,思帝平靜下來,有一次對貼身太監說:“人人都說皇帝是天下至尊,其實皇帝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力量不比別人更強、聰慧不比別人更多,唯一多的是苦惱,享受不到尋常人家的快樂。”
這名太監同樣沒敢對任何人透露這些話,直到景耀到訪,他別無所求,願意一直為思帝守墓,只希望能夠一吐為快。
韓孺子打斷景耀的講述,“等等,楊奉若是曾經督促思帝‘速戰速決’,上官太后為什麼還會信任他?”
景耀微笑道:“即便事隔多年,臣仍然大費周折才讓眾人開口,回到當時,根本沒人敢透露半個字,在上官太后看來,楊奉沒準一直在幫她勸說思帝。陛下,這是所謂的燈下黑,上官太后雖曾掌管宮中,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向她說實話,何況上官太后本人尤其不願提起此事,宮人避之唯恐不及。”
另一位太監作證,思帝曾有一次偷進過太后寢宮,時間不長,很快就出來了,在那三天之後,思帝開始出現中毒症狀。
景耀猜測,思帝從上官太后那裡偷出了毒藥,自己吃了下去,由此證明父皇的確是被母親毒死的。
在整個中毒期間,思帝幾乎不與母親說話,只與撫養自己長大的上官皇太妃談過幾次,每次之後上官皇太妃都會哭著離開。
思帝顯然沒說出全部實情,因此在上官皇太妃看來,害死思帝的人就是姐姐。
韓孺子還是感到難以理解,“思帝為這個自殺?”
景耀道:“陛下見過思帝嗎?”
“見過吧。”韓孺子對這位長兄的印象更淺。
“臣服侍過思帝,雖非近侍,但也算比較瞭解。思帝人很聰明,看書過目不忘,能與鴻儒辯論而不落下風,性子也很和善,對宮人比較仁慈,但思帝是天生驕子,只適應一帆風順,不適應大風大浪。”
“有一件事是臣親自所見,思帝還是太子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