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頁)
“娘娘教訓的是,老臣知罪!”
不過那張老臉不僅沒有半點慚愧之色。反倒帶著一絲洋洋得意,彷彿武后如此訓斥於他是一種榮耀一樣。
李弘心中搖了搖頭,人一旦喪失了底線,還真是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周允元如此急切的向武后表忠,而且將姿態放得如此低,真是讓人有些瞧他不起。
要知道名義上來說,御史臺是和三省一個級別的,作為御史臺的實際主官,就算是李治要動他。都不大容易,更何況是武后!
現在他如此立場明顯,只能說明他急於投靠武后,讓李弘心中不免有幾分鄙夷之色。
相比之下,張文瓘的態度就硬氣許多。
老頭子是個耿直的脾氣,自己沒有做錯的事情絕不低頭,就是李治當前也是如此。
當下抱著象笏冷著一張臉不說話。
李弘甚至覺得,張文瓘這個性子比周允元更適合主掌御史臺,當然,若是真的讓張老頭當了御史,恐怕李治和武后都要被他說話不帶拐彎的性子氣死!
“張文瓘,皇后娘娘與你說話,你為何不答?是在藐視娘娘嗎?”
武后還沒有說話,周允元倒是跳了出來,聲色俱厲的指責道,看來是下定決心要向武后靠攏了。
“哼,娘娘在此,何須你來聒噪!”
張文瓘冷靜下來,也知道此刻不是於他計較的時候,不過話一出口,依舊是硬邦邦的。
眼看張文瓘如此態度,武后眉頭微皺,正要說話。
卻見張文瓘一撩衣袍,跪在地上,緊接著摘下頭上的官帽,悶聲說道。
“啟稟娘娘,老臣失職,雖居大理寺卿,卻無力統御大理寺,先有賀蘭敏之獄中中毒,而後莫名被殺,如今又鬧出私放囚犯之事,實乃老臣之罪,臣伏請娘娘將臣罷官奪職,按律處置!”
武后扶著額頭,面色發苦。
以前她視朝的時候,並沒有直面過張文瓘,畢竟大理寺卿雖然位居九卿,但是並非宰相,而武后往常代李治處理朝政的時候接觸更多的則是政事堂的宰相,大理寺如果不出事的話,張文瓘這個大理寺卿倒真是存在感不強!
所以雖然武后以前也聽李治抱怨過張文瓘這個固執的老毛病,但是並沒有親身體會過,今天看著老頭子硬邦邦的話語。
武后才真正體會到了李治面對張文瓘的時候有多麼無奈!
她剛剛雖然聲色俱厲,但是本意只是想要震懾一下他們,借而豎立自己的威嚴,並沒有想要真的對他們怎麼樣,但是她光看張文瓘此刻認真的表情,就知道這個老頭又犯了倔脾氣。
他說要辭官絕對不是在以退為進,更不是在開玩笑,而是真真切切的覺得自己失職,所以才提出辭官!
ps:百票加更,第一更!
第一百六十七章:令人頭疼的張文瓘
但是問題就在於,武后不能也沒有這個權力罷免張文瓘!
儘管如今李治有病在身,她代替李治視朝,但是如同張文瓘這等九卿重臣,必然要驚動皇帝,如今她還沒有那個威望一言而決!
何況更重要的是,張文瓘的大理寺卿根本就不能罷免,且不談他是兩朝元老,忠心耿耿,雖然這個老頭有時候說話不怎麼好聽,但是素來公正嚴明,在朝臣中的威望極佳,貿然動他必定會令朝臣心寒。
再說雖然這個老頭時常將李治氣的吹鬍子瞪眼,但是武后心裡清楚,李治的心中其實是對於張文瓘十分倚重的,否則也不會將主掌天下刑獄的大理寺放心的交給他。
便是在武后本人來說,也是對於張文瓘極為認可的,拋開派系不談,武后不得不承認,張文瓘公正嚴明的性格,是執掌大理寺的最合適人選。
除了脾氣實在是太倔了一點!
因為頂撞李治,張文瓘受罰早就不是一回了,但是依舊我行我素,而且自從上次張文瓘提過一次辭官之後,李治就擔心了好久,生怕這個認真的老頭子真的掛印而去!
到時候失去一個能力出眾又忠心耿耿的臣子還是輕的,大理寺卿之位空缺,引起的朝堂風波可就不是鬧著玩的了。
所以碰上這麼個軟硬不吃的臣子,李治可是一直頭疼的緊。
現在武后也體會到了這種感覺。
定了定神,武后緩緩開口道。
“張愛卿不必如此,週中丞也不過一時失言罷了,本宮也並無指責張愛卿的意思,賀蘭敏之之事已經過去,不必再提,至於淳于氏一案,尚未審結,張愛卿不必急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