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3/4 頁)
的臉上卻意外的浮現出一絲為難的神色,開口道。
“父皇,請恕兒臣僭越,此事與太子哥哥有幾分關礙,是以兒臣請父皇是否讓諸位大臣退避片刻!”
李賢的臉色無奈,聲音卻是不小,傳遍了整個大殿。
讓眾臣的臉色都是一變,而李弘的臉色也瞬間沉了下來。
“六弟此言何意?孤行的正坐得直,自問無不可對人言之事,何必讓諸位大臣退避?”
李弘的口氣不悅,甚至隱約帶著一絲冷意。
他倒是小瞧了這個李賢,這一招進可攻退可守,真是用的巧妙!
且不談他究竟要說什麼事情,便是他這一手便成功的把自己給擇了出來。
若是稟奏出來,真的是對李弘有所不利的事情,他先前便已經宣告,甚至“貼心的”替李弘考慮,請求屏退左右!是李弘自己不允,若是出了事端,自然沒有人能夠指責他兄弟相爭。
而李弘若是不出面的話,恐怕後果更加嚴重,反倒正中了李賢的下懷,可以料想的是,只要李弘在此時保持靜默。
恐怕明天長安城的大街小巷,就會傳遍流言,說太子殿下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需要屏退大臣。
到時候,流言處處,對李弘的打擊更大!
他李賢要是真的這麼貼心,就不應該在眾臣都在的時候請求覲見。
現在這個情況下,這麼說明擺著是想魚與熊掌兼得!
既想攻訐李弘,又不想擔上惡名!
不過李弘卻是不惱,反倒是微微一笑,這李賢果真是成不了什麼大氣候。
也不看看在場的都是什麼人,除了政事堂的宰相,就是六部九卿,哪一個不是朝堂上的老油條。
在他們面前玩花樣,恐怕李賢還有點不夠格!
而就在李弘的話一出口,場面瞬間便是一靜,眾臣看向李賢的臉色都變得有些古怪。
李治的臉色也是變了變,聲音微冷。
“賢兒,君子之道,煌煌正大,豈有不可對人言之事?你且直說便是!”
第二百五十一章:畫風變得略快……
聽見李治略微不快的聲音,李賢的臉色也是一變,卻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
不過此刻也不是細細思量的時候,定了定神,李賢緩緩開口道。
“父皇容稟,前些日子,這長安城中忽然興起了一個行當,名為錢莊!京城中的大批商人都競相將錢財存入錢莊當中,甚至於許多世家官員,也信重於錢莊……”
李賢的口氣不急不緩,卻是一直在關注著李弘的神色。
不過讓他失望的是,李弘彷彿和這件事情毫無關係一般,臉色十分平靜,不起一絲波瀾。
頓了頓,李賢繼續說道。
“今天兒臣偶然出遊,卻發現京中莫名蕭條了許多,遣了兩個小廝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因為這錢莊的事情……前些日子,錢莊裡莫名其妙的出現了內鬼,據說有人上下其手,貪墨了原本存在錢莊中的錢財。
而最後,人雖然抓到了,但是錢財卻沒有追回來,因著這件事情,京中如今人心惶惶,市面上也蕭條了許多。”
李賢的話說到這裡,眾臣的神色都不由地有幾分凝重,雖然在場的大臣不是全都精通經濟,但是身在朝中,自然知道,百姓人心不穩,對於朝廷的危害有多麼巨大。
“兒臣當即便前往那所謂的“福祥錢莊”前去察看,卻發現那裡已是大門緊閉,人去樓空,原本的莊家早已不知所蹤,而如今正有大批的商人在那裡鬧事,想要討回自己的錢財,事情如今已經越鬧越大,兒臣情急之下,只好前來稟報父皇!”
說了這麼久,李賢終於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頓了頓,李賢的聲音小了下來,但是卻無比清晰的說道。
“而且,兒臣聽說,這個錢莊的背後是太子哥哥在操持……”
說罷,便閉口不言,只是單這一句話,便讓眾臣的目光集中到了李弘的身上。
而與此同時,李治的眉頭也皺了起來。
這件事情他的確曾經聽聞,只不過沒想到竟然會在這個時候鬧了出來。
一念至此,李治轉頭對著李弘問道。
“弘兒,賢兒所言可否屬實?那錢莊真的是你在背後操持?”
不料李弘卻是臉色不變,一臉淡定的說道。
“父皇明鑑,錢莊之事兒臣雖有耳聞,但絕非兒臣操持!”
眼見李弘如此氣定神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