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經接見過阿史那伏唸的使者,卻鮮有人知道,李賢甚至曾經和阿史那伏念本人密談過一次。
不過這件事情,劉仁軌卻是知道的,雖然不知道具體談了哪些事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阿史那伏念必然是許諾了李賢難以拒絕的條件,所以在再次見到劉仁軌的時候。
李賢的態度忽然變得十分強硬,要求他必須要阻止李弘改變和談的想法,將原本的和談維持下去。
不過這些對於劉仁軌來說,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這是李賢交給他的第一個託付,他一定要阻止李弘!
而且以他對皇帝的瞭解,恐怕李治也不會贊同李弘的這種做法。
果不其然的是,劉仁軌一站出來,就看到皇帝的臉上露出一絲認可的笑容。
“劉相言辭或有不妥,但和談之事,的確不宜輕動!”
劉仁軌的話音一落,旁邊便有一個紫袍官員緩緩開口道,只不過口氣之間,比咄咄逼人的劉仁軌要緩和了許多。
此人正是刑部尚書劉祥道,老頭子穩穩的移步出位,開口說道。
“賠款之事,我大唐從未有過,老臣翻遍古籍,也未見中原之地有此習慣,且不談如今突厥貧瘠,難以支撐如此大批的錢財,我大唐發兵平亂乃是王化之舉,豈可和這些銅臭之物沾上關係!故而以老臣之見,此事應當多加斟酌,還是緩議為好。”
老頭子話說的漂亮,但是實際上就是不贊成的意思!
不過劉祥道的話卻也同樣讓李弘開始警惕起來,這個老頭子平素一向是一個謹慎的性格。
加上年紀大了,也不大管事,所以當初雖然他是刑部尚書,但是刑部卻一直是李義府的地盤。
但是這次連他都出面反駁李弘的奏疏,可見朝中大臣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劉祥道同樣是李治的心腹大臣,如果不是得到了李治的授意的話,恐怕他是不會這麼明顯的表露自己的看法的。
一時之間,大殿內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到了李弘的頭上。
而李治則是沒有明確的說什麼,只是淡淡的說道。
“弘兒,你如何覺得?”
李弘深吸一口氣,拱了拱手開口道。
“父皇,兒臣以為二位的此言大謬!”
這句話一出口,大殿內瞬間變得安靜無比,就連許敬宗等人的臉色也是一驚。
今天的事情,他們之所以沒有出面,就是知道李弘肯定有解決的辦法,不然他不會貿貿然就上書給皇帝。
但是他們卻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太子殿下這次一改往日溫和的作風,一出口就是如此凌厲!絲毫不留情面!
第二百四十八章:改變局面!
“哦?”
就連李治也是略有驚異,緊接著便收斂了眉間的笑意,淡淡的開口道。
“那弘兒便說說自己的理由吧!”
口氣中帶著一絲不悅,顯然是覺得李弘此舉有些冒失。
不過李弘卻是仍舊臉色從容,沉聲開口道。
“父皇容稟,突厥其人狡詐,不習禮教,不遵禮法,屢次犯我大唐邊境,劫掠邊民,故此兒臣方才有此上書,請父皇以雷霆手段控其壯年,斷其根本,讓其永無反叛之力!”
李弘的聲音不急不緩,但是說出的話卻是無比凌厲,讓大殿內不少的大臣都皺起了眉頭。
雖然大家都知道李弘說的是實情,但是大唐和突厥之間的關係,明面上還是要維持的,所以很少有人會這麼直接的說出來。
而且李弘剛剛的話著實是有些過火,不符合儒家的君子之道。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李治的神色卻是微微一動,眉間也泛起一絲讚許的神色。
雖然片刻之後,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但是仍舊被李弘捕捉到了。
當下心中大定!
因為他送給李治的這份奏摺之上,和那天他們談論的策略已經柔和了許多,只是簡單的說了要修改降書內容,增加賠款,開放互市,將糧食有償支援給突厥人,至於其他的東西,尚未提及。
而且對於這樣做的用意,也是言之不詳,他就是怕如果全數寫出來的話,會遭到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但是沒想到現在的阻力還是這麼嚴重。
不過李弘既然敢上書此事,自然有他的依仗……
那就是李治!
憑他對於自己這個父皇的瞭解來說,李治雖然同樣的自幼受儒家教育,但是因為跟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