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李弘大喘氣的事情,反而急聲問道。
“殿下有何良策?”
自從聽了剛剛李弘對付突厥人的辦法之後,許敬宗是真心覺得,這個太子機智百出,說不定真的能夠解決此事。
而不說別的,只要李弘的法子能夠保大唐百年不啟戰端,那麼他們這些參與的人,都能夠青史留名,怎能讓他不激動!
要知道,大殿之內的眾人當中,唯有許敬宗的年紀最大,官位最高,資歷最老,論權柄,他早已不可能再更進一步,論錢財,他這麼多年的積蓄倒也不缺,唯一顧及的就是身後之名了!
這也正是他如此激動的原因!
“呵呵,辦法自然是有的!突厥人既然受我大唐的糧食,自然不能白白要走,即便是現在剛剛大戰之後,元氣大傷,難有牛羊良馬,但是人總是有的吧!”
李弘的臉上浮起一絲神秘的笑容,淡淡的說道。
這個老狐狸,終於上鉤了!
“殿下的意思是?”
許敬宗隱約明白了李弘的意思,不由得眼神發亮的問道。
“前些日子,父皇徵集了長安附近的災民修繕大明宮,如今開春之後,大明宮也該修繕完畢,這些災民也拿到了自己的工錢,準備回鄉繼續耕種。
但是我大唐仍有洛陽宮,驪山宮,再不濟的黃河修繕,大運河的維護,都是需要大量勞役,而我大唐如今人丁富足,修繕這種苦差事,許多百姓寧願以錢財相抵,也不願出工,若是讓突厥人來行,豈不是兩全其美?”
李弘的聲音微冷,沉聲說道。
“殿下此計不錯,只是且不談兩地路途甚遠,那些突厥人是否願意來到此地,若是讓如此大批的突厥人湧入中原,恐怕是一大隱患啊!”
相比之下,反倒是戴至德更為冷靜,仔細的分析出了這件事情的壞處。
李弘所說的工程,的確需要大批次的勞工不錯,但是需要的都是青壯年,這麼多異族湧入中原,若是出了什麼差錯,恐怕誰都負不起這個責任!
“戴相言之有理,不過一來如今突厥剛剛大戰,元氣大傷,恐怕一時之間難以挑起事端,而且即便是有青壯年湧入,我大唐軍隊自然是要嚴加看管,並將其分散到各地,和我大唐的子民一起上工,料他們也翻不起什麼大浪!
至於他們願意來否,我大唐可以許諾回程之時,讓他們帶回一些鹽巴,茶葉之類的東西,並且保證他們所在的部族不受侵略,想必他們必然是爭相而來!”
李弘的話中留了一個小小的竅門,他說的是鹽巴,茶葉這種東西,都是日用品,就算帶回去一些,用不了多久也會用光的,但是對於突厥人來說,卻是無比巨大的吸引力。
“話雖如此,可是突厥人多生活在苦寒之地,若是冬季沒有青壯年在,部族必然難以熬過,即便是有賞賜,恐怕他們也不會拋下部族跋山涉水啊!”
許敬宗這時候也反應過來,也意識到李弘的法子的確是不大現實……
第二百三十八章:解除疑慮
李弘輕輕搖了搖頭,卻是淡淡一笑,沉聲說道。
“許相錯了!孤料定他們必然會答應前來的!”
這下子倒是換大殿內的眾人疑惑了,尤其是許敬宗,直接被李弘反駁,臉色頗有些不大好看,反問道。
“那請殿下說說,為何他們一定會前來呢?”
“呵呵,許相細想,突厥人不願離開部落,其中原因何在?”
李弘淡然一笑,繼續問道。
眾人面面相覷,顯然是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故土難離,這是人的天性,難道還需要理由嗎?
不過李弘顯然料到了他們會這麼想,還沒等許敬宗說話,便開口說道。
“諸位應當知曉,突厥人和我大唐子民不同,其世代居於草原,部落居無定所,時常搬遷,不像我大唐子民,一生以耕種為業,許多百姓終其一生,不離方圓百里!所以所謂故土,其實突厥人並沒有什麼割捨不下的!”
“這……”
許敬宗一下子猶豫了起來,不得不說,他之前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儘管他在朝堂當中,呆了這麼多年,對於百姓民生知之甚深,但是若是談起突厥人的生活,未免陌生了些。
他所有的情報都是來源於兵部的奏報,自然也不會十分清楚這方面的事情,何況在大唐人的心目當中,突厥乃是未開化之民,也懶得明白他們是如何生活的,只要知曉他們的軍備狀況,保持好邊境安寧即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