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3/4 頁)
?”石青琢磨了一下,突然一愕,驚問道:“敬亭,你說的人是誰!賈堅?”
左敬亭恩了一聲。“是。宿衛軍中的老郎將賈堅。”
“走!去看看。”石青忽地起身,丟下苦思冥想的王猛,匆匆趕往浮橋。
賈堅是史上留名的人物,石青之所以最初疏忽了這個名字,是因為賈堅這種人物對於時局的發展不是很重要,他能在史上留名,不是因為非凡的軍事或文治才能,而是因為氣節。
大晉八王內鬥,中原被禍亂成蒼痍之地,各地胡夷趁勢而起,爭奪天下;大晉皇室和世族豪門沒人願意承擔責任,拍拍屁股,都躲到江南去繼續安享富貴榮華,留下北方民眾繼續遭受戰亂荼毒;為此,很多北方民眾憤恨不已,將自己遭受的苦難歸咎於大晉朝廷,對大晉極為敵視。事實上,大晉朝廷確實是罪魁禍首。
北方連年征戰,被擄掠、被徵募的民眾有一些因軍功而獲得升遷,伴隨著石趙崛起,他們成了北方新貴。新貴們對石趙感激涕零,因此忠心耿耿。賈堅就是其中標誌性的人物。
賈堅時任殿中督,是輪班值守皇宮的宿衛軍一班當值郎將;從步卒起身,他跟隨過石勒,跟隨石虎,一步步升遷至此,對石氏忠誠不二。冉閔更改國號,大趙算是滅亡了;賈堅心念石氏恩情,不願追隨石閔,於是告老還鄉,憑藉多年積累,在渤海郡建了一個塢堡,漸漸成為地方一霸。
慕容評攻渤海,以大晉王師名義,遣使勸賈堅投降,賈堅言稱自己為趙人,不肯歸降;慕容評遂出兵將其擒拿,猶自不降。慕容恪觀其豪邁,認定賈堅為耿直之輩,於是安排了一處親自鬆綁、披袍送暖、恭請上座…之類的好戲,隨後言道,慕容氏南下,是為石趙復仇,剷除冉閔這個亂臣賊子,請賈堅共儴大事。三言兩語下來,賈堅納頭便拜;自此對慕容氏忠心不二。
慕容氏佔領河北後,有意經略河南,便遣了一支先鋒渡黃河,在兗州立下寨堡,這個先鋒將就是賈堅。當時的徐州刺史荀羨,得知賈堅麾下只有幾百兵馬,遂起大軍圍攻,最終擒下賈堅。
荀羨勸其歸降,不得,遂指責道:“汝父、汝祖皆為晉臣,奈何汝被本不降?”
賈堅回道:“晉自棄中華,非吾叛也;民自無主,託強寄命;既已事人,安敢改節?某束髮自立,涉燕歷趙,未嘗易志。君何匆匆相謂降乎?”
荀羨不死心,繼續勸說。賈堅大怒,罵道:“豎子。兒女御乃公。”
荀羨怒極,綁縛後讓其淋雨,淋了幾日,賈堅遂死。
賈堅的氣節無私地奉獻給了胡人,先是羯胡石氏,後是鮮卑慕容氏。直至身死,沒有奉獻一點給自己的族人。
想到賈堅身平往事,石青唏噓一陣,心情複雜之極。這樣的人,在北方太多了,譬如王朗就和賈堅很像;對這樣的人,該怎麼辦?
殺?他們也是受害者,深受亂世荼毒之害,遭遇其實也很可憐。
放?讓他回去投靠慕容氏,以後死心塌地地幫助鮮卑人南下?
收?這人是個死心眼,他連冉閔都不願追隨,會甘心留在身份相若的雜號將軍麾下?這是員驍勇的武將,不像王猛一介文人,隨便用幾個士卒就能困住。
思忖之間,石青來到浮橋。
浮橋北端出口,兩方將士劍拔弩張,正在進行緊張的對峙。
一方是鋒銳營,三百多名將士立盾架槍,弓箭手拈弓搭箭,列陣以待,與殺氣騰騰的陣勢相反,丁析一臉無害地站在陣前,安撫著說道:“各位稍安勿躁,是留是放,自有節義將軍決斷。大家配合一二,不要惹出禍事哦。”
一方是一二十輛大車和兩百左右宿衛軍打扮的軍兵。這些軍兵冷冷地看著丁析,對他的話恍若未聞,拎刀綽槍,躍躍欲試,一副隨時都會衝上來廝殺的模樣。之所以沒有動手,只因為他們的頭領尚未發話。
他們的頭領白髮白鬚,已年屆六旬;可是脾氣依舊火爆。
石青趕到的時候,正看見這個矮矮壯壯的老頭子在跳腳大吼。“哪冒出來的新義軍!汝等知道規矩否?武德王敕文在此,還不夠麼!還請示什麼狗屁節義將軍……”
第四集 戰火紛飛的歲月 第二章 博彩
老頭子紅光滿面,精神十分矍鑠;此際正吹鬍子瞪圓眼,看起來威風凜凜,意態豪邁。
石青瞅見,心中一動,這等耿直豪爽之士,也許只有用江湖義氣才能打動;眼珠轉了幾轉,他大喝一聲:“好膽。竟敢胡言亂語辱沒石某。”
喝聲中,石青怒氣衝衝趕了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