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1/4 頁)
孫威說道冉閔被執,不甘受辱,自盡身殞之時,太武殿靜默一片,再次被濃濃的悲哀所籠罩,不過,除了屏風後董皇后嚶嚶的綴泣,其他人再未哭泣出聲。
過了好一陣,大將軍董閏愁苦地說道:“襄國戰敗,皇上駕崩,十三萬健兒一去不返;鄴城人心離散,強敵隨時可至。皇后孤寡,太子年幼,諸君,逢此危急時刻。該當如何是好?”
董閏一句話將諸人的心思中悲傷中拉進困窘的現實。一直以來,大魏朝廷便是由冉閔一人獨力支撐,冉閔離去,這棟大廈再無支撐,一旦遭遇摧折,必將傾倒無疑。
悲傷的氣氛漸漸消餌,絕望、無助的情緒又像四處蔓延的荒草一樣在眾人心中滋生。董閏望望屏風後的妹子,望望主位上的外甥,隨即向四周團團一揖,懇求道:“諸公……”
回答董閏的是難堪的沉默。
為了妹子和外甥,董閏顧不得臉面,哀求地目光在諸人身上來回逡巡,當目光落到石青身上之時,石青點了點頭,算作回應,隨後他站了出來,說道:“皇上駕崩,鄴城人心離散,以石青之見,當務之急便是安撫人心,穩定鄴城。”
董閏精神一振,急問道:“以鎮南將軍之見,如何穩定鄴城,又該如何安撫人心?”蔣幹、劉群、張溫等人也被勾起興趣,一起注目過來。
“此事說易也易,說難亦難。不外乎‘同仇敵愾’四字。”
石青胸有成竹,從容說道:“一年多來,皇上頒殺胡令,復漢人衣裳,重新整理朝政,選賢用能,鄴城生民廣受澤被。皇上駕崩,感恩懷舊者豈有不痛恨羯胡鮮卑之理!且北征健兒大多是鄴城子弟,十三萬健兒一去不返,其親人鄉黨豈能無恨!朝廷只需將此感恩悲痛之心轉為對羯胡鮮卑之仇恨,何憂人心離散?”
“好啊——”董閏如夢初醒,大聲讚歎,稍傾,又問道:“鎮南將軍如此說,必定早有良謀。董某斗膽請教,朝廷如何做,才能讓鄴城上下同仇敵愾?”
“朝廷無論如何做,都必須從諸公作起。”石青冷冷地掃了一眼殿中諸人,輕斥道:“汝等若不思振作,先行渙散,又怎能讓生民黎庶齊心戮力!”
劉群、繆嵩拱手為禮,道:“鎮南將軍說得是,劉群(蓼某)受教了。”
石青善意地對兩人笑了一笑,轉而聲音一抬,對董閏說道:“皇上駕崩,十三萬將士戰歿,是為國殤。朝廷上下應全力以赴,大舉公祭,不惟悼念皇上,還需悼念戰歿將士,為勇士追贈諡號,撫卹將士家眷……”
十三萬將士背後至少有百十萬親人鄉黨,朝廷大舉公祭撫卹將士,可以把這些人緊緊攏住,將其失去親人的哀傷轉化為對羯胡、鮮卑的仇恨,有了這個共同的目標,鄴城的凝聚力不言而喻。
石青的主意得到了所有人的稱讚。孫威隨即提議,主意是鎮南將軍想出來的,公祭之事由鎮南將軍負責最為合適。劉群、蔣幹相繼附和。
董皇后、冉智沒有注意,在得到董閏的暗示後,任命石青兼領太常卿,會同尚書檯操辦公祭。太常卿一職是冉閔為辛謐準備的職位,辛謐不就,冉閔專注北征,也沒顧得任命新的太常。這一職位因此虛懸數月,此時才算有主。
鎮南將軍、太常卿石青隨即建議,公祭是為朝廷大事,不是太常和尚書檯兩官署之事,需朝廷全力以赴,調動所有官吏衙署盡皆參與。
董皇后與太子冉智也都準了。
諸般事宜議定,天已四更,太武殿諸公辭別董皇后和太子,各自迴轉;董閏留在後面,溫言安慰了一陣自家妹子和外甥,這才告辭。
因為董皇后的關係,冉閔甚是優寵董閏,將前大趙樂平王石苞的府邸賞給他做大將軍府。董閏出了皇宮,在儀仗的護衛下緩緩返回府邸。快到府門之時,路邊閃出一輛牛車,衛將軍王泰端坐車上,攔住儀仗,揚聲喊道:“董大將軍,王泰有急事求見——”
這時天光微明,董閏縱馬趕上前,只見王泰雙目泛紅,像是一夜未眠,當下詫異地問道:“這時遇上衛將軍可真有些巧,莫不成衛將軍在此守候一夜?”
王泰默然點頭。
董閏驚問道:“到底是何急事竟然衛將軍如此?”
“此事非同小可,請董將軍上車借步說話。”王泰束手相請。
董閏沒有猶豫,躍下戰馬,上了牛車。王泰命令御者將牛車趕出一二十步,遠離親衛後,又命御者遠遠離開牛車。
看到對方這番作態,董閏驚疑不定,正自忐忑間,只聽王泰開口說道:“去年此時,豫州牧冉遇曾向朝廷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