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部分(第1/4 頁)
第七集 第二十八章 初入建康
大晉永和八年元月二十八清晨。石青乘船進入建康。
前一天下午,石青的坐船隨殷浩的迎璽使船隊抵達石頭城畔,考慮到晚間不便舉行歡迎儀式,船隊沒有進城,偃旗息鼓泊駐在秦淮河與長江交匯處的西水關外,第二天早上才正式亮相,由四五十艘船隻組成的迎璽使船隊順著秦淮河浩浩蕩蕩駛入建康。
雖然天還很早,秦淮河兩岸乃至朱雀航浮橋上,熙熙攘攘喧鬧連天,卻早就擠滿了迎接的隊伍和圍觀計程車民。當然,不管是歡迎的還是圍觀的,關注的物件都不是石青,而是傳國玉璽。對於江東朝廷來說,傳國玉璽的迴歸蘊含的意義無論怎樣形容都不為過。這不僅是天命所歸的昭示,還是中原淪陷、晉愍帝噙玉歸降、屈身為胡人奴僕以來司馬氏屢遭羞辱時代的終結。
大晉朝廷和皇室籌備了隆重的迎璽儀式,理政王司馬昱率文武百官出皇城,親自到朱雀航渡口迎接船隊歸來;褚太后和小天子也將走出皇宮,率司馬氏宗親在太廟、太社舉行大祭,祈求天地祖宗佑護大晉江山社稷從此走向中興。
黃沙鋪道,張燈結綵,建康皇城、外郭煥然一新,比正旦日那天還熱鬧。停止營生計程車人民眾站在秦淮河畔,踮腳翹首,望著旌旗招展的船隊議論紛紛。
“殷刺史真了不得,一共才幾年,不光收復了中原,還嚇得北方人乖乖獻上玉璽……”
“那是!你也不看看殷大人是何人,他可是天上文曲星君轉世呢,特特下凡來輔佐皇上和朝廷的……”
“聽說荊州桓溫很不安分,殷刺史迎回玉璽就該帶兵去捉拿桓溫了吧……”
“這事還用得著殷刺史親自出馬?聽說桓溫以白綾自枷,正乘船回建康請罪呢,他倒識趣,在不請罪,等殷刺史帶兵西進的時候,哼哼——有他好看。”
“哎——你們看,那位年青將軍長得好生威猛,他是誰啊?船上打得是石字旗號,殷刺史麾下沒有姓石的年青將軍啊……”
“呵呵,老兄你可真好笑,硬是把粗野魯莽之輩看做威猛之士。告訴你啊,這人鐵定是從北邊過來的,殷刺史麾下盡是文武雙全的白臉俊彥,哪會有這等不識風雅之輩……”
“這位老兄眼光犀利,所言不差。前段時間兄弟隨第一批糧船走了趟陽翟,呵呵,湊巧見過這人一次,聽說這人姓石名青,乃是中原數一數二的私軍頭子。沒起家以前,當過石趙太子手下的高力士。這可不就是粗野魯莽之輩麼…”
建康皇城之西,秦淮河道兩岸,彩旗與手臂同揮,俚語共鑼鼓齊響。各般景象精彩紛呈。而在烏衣巷琅琊王氏府邸王洽書齋,上演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劇目。
鶴嘴裡噴出絲絲馨香,鳧鳧煙霧繚繞來去,給書齋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書齋裡有四人,這四人在建康並非頂尖人士,然而背後卻代表著建康最主要的勢力。
其中一個是司馬昱的中軍司馬高崧,一個是琅琊王氏子弟王洽,一個是殷浩的心腹幕僚王彬之,一個是江東名士劉惔。劉惔官居義陽郡太守,因和連襟桓溫有些齷蹉,便很少前往任上,大多時間在建康士林中流連,此人口才好,善清談,且是殷浩密友,幾年時間就在建康士林闖出好大名聲,隱隱成了殷浩赴揚州之後的建康士林領袖。
王洽端坐上首主位,理政王司馬昱的中軍司馬高崧坐在下首左側,江東名士劉惔坐在下首右側第一席,殷浩幕僚王彬之坐在劉惔下首。
“會稽王說了,朝廷顏面不能失是一個,最重要的是中原不能亂,否則只能便宜麻秋和燕國慕容氏。殷刺史所提直接拘拿的手段太過剛烈,後果難測,暫時不宜施行。”
高崧開口打破了平靜,說出司馬昱的意思之後,他商酌地問王洽。“敬和,會稽王讓我問問你的主意,你以為呢?”
“會稽王金玉良言,實乃老成謀國之道啊——”
王洽微微頜首,贊罷司馬昱話音一轉,憂慮道:“殷淵源手段確實過於剛烈了,按他這般作為,稍不注意中原就是失而復得的局面;石青來到建康,可謂虎落平陽,任他再是兇猛也得老老實實趴著,此時只需找個藉口將他留在建康就是,何須強硬捕拿拘禁?何須聯合燕軍夾擊鄴城?殷淵源急功近利了。”
聽到這裡,王彬之臉色一變。他奉殷浩之命,先一步抵達建康向朝廷密告,請司馬昱儘快捕拿石青,如果得手,揚州軍和燕軍南下北上兩相夾擊,假石青之令逼迫鄴城就範,以便徹底收回中原。
王彬之乘興而來,以為朝廷必定會鼎立支援此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