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部分(第3/4 頁)
些人的憂慮,有人促請我出面推舉石青稱帝,用意就是為了平衡妹妹的影響。對此我心知肚明,卻不好反駁,只能勉為其難,大張旗鼓地迴轉鄴城。其實我只想過清靜日子,在一旁看石青如何一統天下,讓黎庶生民過上安穩的日子。哪知身不由己,還是被人推了出來。說實話,我不高興,非常不高興。我不想被人當作旗號石,也不想妹妹被人當作旗號使,所以,就過來和妹妹商量,待石青回來後,我們姐妹倆就徹底隱退,在宮裡種花植草哄孩子,再不見一個外人,天下的事,由著他們折騰去。妹妹你看這樣可好?”
原來麻姑姐姐解散屠軍就是為了向我表明心意啊……祖鳳心有所悟,感慨之餘,她帶著一半決絕一半的戀戀不捨道:“姐姐說得是,祖鳳聽你的,以後不再想上陣廝殺、政務民生這等事了。”
第七集 第六十九章 出人意料的荊州軍
五月上旬,宛城戰事陷入僵持之中。
石青三千親衛騎的出現給對手帶來很多麻煩。長江以南湖港交汊,山丘起伏,難以彰顯騎兵威力,荊州軍就沒有成建制的組建騎兵,軍中不多的騎兵盡皆是將領私自組建的用於通訊傳令偵探的親衛騎,最多的一股是桓溫的三百親衛騎,其餘的將領或數十騎或百餘騎不等,攏共合起來約有兩三千騎。
桓溫將各部親衛騎臨時湊成一支騎兵,嘗試著和石青親衛騎接觸了一次,只是結果相當不堪,臨時拼湊的荊州軍騎兵臨戰指揮有問題不說,單單是石青親衛騎的馬鐙和奔射優勢就打得荊州軍騎兵沒有還手之力。甫一接觸,荊州軍就死傷數百騎,最後在步卒的接應逃回白河大營,從此再不敢戰。
有敵軍騎兵牽制,荊州軍不敢分兵圍攻宛城。可若是集兵一處進攻一面,不僅兵力很難鋪展,而且城內守軍的數量足夠將一面城牆防守的嚴嚴實實。就在這種攻也不是不攻也不是的尷尬中,城內的守軍加緊修補城池,堵缺補漏;宛城一天比一天地堅固結實了。
荊州軍上下為此很是不安,桓溫聽說話一曬道:“宛城修補的再好,可比崤函乎,可比長安洛陽乎,天下無不陷之堅城險關,守土之固唯人心耳。大晉與燕國聯手,三面夾擊,中原危若累卵,崩潰在即,宛城再是堅固,在大勢面前不過土雞瓦狗耳,何須在意?”
聞言之後,眾將心中稍安。就在這個時候,民軍襲取淮陰、淮南、合肥的訊息傳了過來,荊州軍剛剛落下的心再度提起。桓溫不以為意,冷笑道:“石青此舉是嫌死的慢了。夾擊中原的三路軍中,揚州軍威脅最小進攻能力最弱,民軍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專心應付我軍和燕軍,沒想到石青如此意氣用事,為了報復,竟將主要精力放在揚州方面,江淮之地,水港縱橫,不利於北人作戰,民軍一旦陷進去就很難自拔,反倒成全了揚州軍牽制對手的心思。哼哼——這樣下去,民軍將再無翻身之餘地;諸位安心稍待,過不了幾日必定有好訊息傳來,到時就是我等北伐中原之好時機。”
世事難測,過了兩天,桓溫的預言並沒有得到印證,壞的訊息反而接連傳來。其中一個是宛城來了援軍,司州魏統、河內左敬亭兩人率五千人馬南下救援宛城來了。
另一個是揚州戰事急轉直下,大晉水軍數百戰船被困寶應湖,褚衰、殷浩三萬餘揚州軍被困廣陵孤城,除此之外,揚州長江以北之地盡歸民軍所有,天氣晴和的時候,站在石頭城城頭或是白鷺洲大營,甚至可以看到在對岸活動的民軍身影,江東震動不已,建康上下慌做一團;大晉南渡以來,從未出現過如此惡劣的局面,當年匈奴劉漢、羯胡石氏武功威震天下,可也沒有機會在建康對面飲馬的機會啊。
“笨蛋!一群廢物!”桓溫忍不住低聲咒罵,稍傾,轉過臉色安撫眾將道:“無妨。即便揚州丟了,還有長江天險在,民軍水師草創,不是建康水師對手,威脅不了江東,只要我軍和燕軍能夠殺進中原,進入揚州的民軍只是一時之患,並無根本威脅。”
“稟報兄長,約有五千民軍出宛城南門向我軍靠近,石青部騎兵從東邊靠過來,似乎有聯手攻打我軍大營的模樣。”負責大營守備的桓豁進來稟報。
“好猖狂!”桓衝一拍案几,怒聲喝道:“八千人馬也敢來攻打我軍,哼!我就不信他們能啃得動我荊州軍大營!”
桓溫目光閃爍,思索著說道:“幼子說得對,八千人馬對我軍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威脅,石青用兵老道,不該有如此作為。這麼看來,民軍也許另有用意。”
“另有用意?是什麼?”桓豁一愕。
“具體是什麼為兄也不清楚,只有試一試才知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