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4/4 頁)
是凶多吉少,小吏額頭上就漸漸地滾下一滴汗珠。
他怕陛下降罪於自己,也害怕降罪於刺史大人。
在座的大臣們也有些意外,陛下怎麼會知道一個通州小坊的名字?還揪著這通州來的小吏問話,言語間似乎頗為關心這興慶坊。
唯獨陸川知道一二,那位孟小娘子可不就在通州嗎?前幾日陛下才從通州回來,估摸著這興慶坊便是孟小娘子在通州的住處。
陸川眼皮子一跳,覺得有些不妙。
這廂,蕭澤也沒有再追問,反而是有些沉默。
在座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自家陛下是怎麼一回事,最後還是中書令王舍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現如今蜀地發生天災,重中之重還是想如何安置此次地動中的災民為好。”
蕭澤揉揉額頭,打起精神道:“中書令說的是,此次蜀地大面積地動,百姓定是傷亡無數,朕欲派出幾位大臣前往蜀地賑災,諸位以為如何?”
尚書令崔明贊同道:“陛下所言甚是,只不過……這該讓哪幾位大人去賑災呢?”
崔明這話頭一起,一時間眾人心思浮動起來。這賑災可是一項肥差,大把的銀兩糧食,歷來賑災的官員們都會從裡面撈一筆。這等肥差,自然要讓自己人人去。
蕭澤看了一眼,便知道這些人在想什麼。中書令王舍是個迂腐保守的性子,但是因為門下學生無數,加之又是個忠君愛國之人,算是蕭澤儀仗之人。而尚書令崔明,喜愛鑽研,手下也有不少依附他的人,蕭澤要不是想著他還有幾分能耐,否則早罷免了他。至於門下省的侍中晏頌,則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否則也不會年紀輕輕便坐到了門下省的長官,侍中一職。
所以他能用之人,晏頌是一個,王舍是一個,崔明算得上半個。
此次蜀地大半部分都發生了地動,定然要派上好幾人前往賑災,再加上看管銀兩糧食,監察賑災官員,人選一時間難以定下來。
“晏侍中覺得,何人前去賑災最為合適?”蕭澤直接把話頭拋給晏頌。
晏頌沉穩回答道:“臣以為,可讓戶部,吏部的尚書侍郎前去,另外讓中書舍人、中書侍郎和尚書省的左右僕射監察。”
這戶部都是中書令王舍的人,中書舍人與中書侍郎則是王舍的副手。而吏部是尚書令崔明的人,尚書省的左右僕射也是他的左右手。
如此一來,王舍的人和崔明的人相互制約,戶部賑災,左右僕射監察。吏部賑災時,又讓中書侍郎和中書舍人監察,倒是防止了有貪贓賑災之物的可能性。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