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敏儀和曾氏瞭解沈家的家底,陳家旁人可不瞭解,其他幾房多是觀望,陳家如今大房和四房最是好,陳家大房嫡出的姑娘嫁進了王府,這四房選來選去竟是選了一新科貢士,前途未補,便這般急急忙忙地定下,可有什麼能耐?
沈家知自家定是比不上陳家,然面子工程還是要做的,尤其關係到茹姐兒的面子,這份厚禮當真是厚禮,讓人看了便知並非普通寒門,寒門哪裡拿得出這樣的禮。
陳老太太見著沈興淮歡喜,連連稱讚這般好兒郎,陳家書香門第,陳老爺子本就喜愛他,如今更是增添了幾分,陳大爺道:“未見阿爹這般喜歡過下邊的孫女婿。”
當然陳大爺也覺弟弟這親事選的不錯,男人和女人的眼光定是有差別的,女人的眼光總抬頭看,男人的眼光往遠處看。
兩家正式換了庚帖,親事敲定。
忙忙碌碌之中,便是到殿試那日,三百名新科貢士排列整齊,在殿外等候,按照名次排,沈興淮排四弟,也見著了傳說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京城裡頭的茶館裡,早就把這會試中出挑的拿出來說了好幾遍,沈興淮因陳家的親事,也是出了好一把風頭。
最最出名的自是第三名,柳州王家出身的王文孺,相貌英俊,是個白面書生,頗為符合當代的審美,自有一股傲氣,站在第三位,板著臉誰也不搭理,那第一第二倒是好脾氣人,沈興淮很快便搭上了話。
那上頭一宦官走出來,扯著尖嗓子:“宣!新科貢生!”
下邊的官員立即讓他們往上走,走得肅穆而整齊,那上頭的牌匾露了出來,集英殿,集天下之英才薈萃!
一排排侍衛戰列整齊,目不斜視。
待走入殿內,元武帝坐上首,兩旁大臣有座有站,中間空闊。
貢生皆跪下行禮,浩浩蕩蕩,整個殿內都充斥著聲響,元武帝抬抬手,“平身。”
站在一旁地太監扯著嗓子傳話,下頭方一個個地站起來,微微低頭,不敢直視聖顏。
元武帝說了幾句話,便開始殿試,殿試主要考策問和對策,一人一案桌,規定時間內寫出一篇策問,名次靠前的可留殿內,皇上會下來轉轉瞧瞧,後邊退到殿外。
上頭太監洋洋灑灑地說了一串文字,裡頭包含好幾個方面,要細心聽,不一會兒,那題目才發下來,沈興淮站著想了一會兒,便開始提筆寫。
且是寫了一會兒,元武帝下來巡視,第一個便是到他身旁站定,沈興淮手抖一下,悄悄吸一口氣,鎮定下來,假裝身旁無人,凝神於筆下,文思如泉湧……
元武帝瞧了一會兒,便是走開了,旁人都沒多看,大臣們也都注意到這個新科貢生,假裝過去巡視時,瞧上幾眼,且是看看有何吸引人之處。
沈興淮也是定力好,經得住這般看,寫完後看了看時間,還有一炷香的時間,他又檢查了一遍,確定未有出錯的地方,才放下筆。
“停筆!”
第78章 078
一聲停筆,不知是驚擾了多少了,有啪嗒一下坐地上的,太監眼皮抬了抬,將牌號記住,更有一支筆直接落紙上的,大底也是廢掉了,內心奔潰,那老翁考了一輩子好不容易考到這殿試,竟是毀於一旦,嚎啕大哭起來,很快就被兩個侍衛架了出去,殿前失儀,卷面也毀了,想必這進士也是不用想了。
眾人惋惜之下更是小心謹慎,站在這兒已經只有半步之遙了,若是在這兒出錯,怕是要悔恨終身。
幾位考官和元武帝共同審閱試卷,貢生們可以回去歇息了,這殿試的結果還需幾日批改完之後再做定奪。
貢生們原先都互不瞭解,待殿試之後,三三兩兩地能湊了幾個團。
沈興淮同第一名孫廣義、第二名鄭寬都挺聊得開的,孫廣義是福州那邊人,按照地域劃分,那邊屬於不太開化的地方,他說他會試考上第一實屬不易,這些年他磕磕絆絆地考出來,全靠家鄉人支援,所以他殿試過後會選擇外放,最好能外放到家鄉,為家鄉人做些貢獻。
沈興淮從他的言語中可以看出是個厚道之人,亦是不忌諱什麼,有言直說,他對於地方時政頗為了解,是個愛國愛民之人,考慮到他的年紀,有這樣的想法也不足為奇。
這一屆新科,倒是湧現了很多寒門子弟,前三中除了王謄,都是寒門子弟,沈興淮的定位有點不高不低,沈三有官職在身,家中家底也算得豐厚,但沈家發家也就這麼幾年,沒什麼名氣也沒什麼底蘊。
鄭寬就是標標準準的耕讀人家,家中平平,一家人省吃儉用供出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