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4 頁)
那隻匣子裡的東西還未送出去,原本那是她為自己準備的“贖金”,指望太后能看在自己盡心盡力這麼許久的份上,能夠收下它們就答應讓她自由抉擇婚事。
可是儘管如此,她還是沒有把握,太后能夠答應,尤其是讓她嫁去崔家。
現在居然不用了!
她想起那日崔臨從太極殿出來,帶著穩穩的笑容與她說了放心兩個字,俊美的臉上落滿了夏日的陽光,讓人目眩神迷。
那一天,他必然是與太后達成了什麼默契,付出了不少的代價,才能夠讓太后猶豫之後終究決定答應這一門婚事。
那代價是什麼?顧明珠心裡很有些不安。
但是賜婚的訊息已經傳遍六宮和長安,人人都是大吃一驚。
才在淑景殿坐下,心神不安端著茶盞的淑妃聽了訊息,嚇得茶甌都險些掉在地上,許久才煞白著臉吩咐宮婢:“若是漢陽郡王妃再求見,一概說我病著,不許她再來。”
她不蠢,到這時候看得明明白白,太后怕是早就有了主意,不過不是賜婚給漢陽郡王府,而是在猶豫要不要將郡主嫁去世家,自己卻是傻乎乎作了別人的筏子了。
今日太后雖然不曾動怒,但那樣明明白白地拒絕,也是在打臉了,她已經處境艱難了,可不敢再給自己添麻煩。
訊息傳到將軍府的時候,毛氏激動地雙手合十直唸佛:“真是菩薩保佑,太后娘娘給郡主選了這樣一門好婚事,那可是崔家五郎君,別家想都想不到的……”
最最臉上生光的還是這門婚事是崔家郎君親自去太后娘娘跟前求來的,這就更不同了。
不知道世家的婚事是不是也有定例規矩,不知道要準備多少陪嫁,是比著顧明麗的來,還是另外準備?
她一時又開始著急了,忙忙吩咐著管事嬤嬤婢女把顧明玉的陪嫁單子翻出來,又要讓人去打聽世家婚事的定例,把府裡折騰得又忙碌起來了。
顧元看著只能腆著臉來勸:“……這才賜婚,婚期都還沒定下,之後崔家登門送小定的時候再商議也不遲,你如今有了身子,哪裡能夠操心這些……”
絮絮叨叨滿是讓毛氏歇息好好養身子的話,再沒有半點散漫冷漠了,倒更像是個碎嘴的婆子。
毛氏瞧了他一眼,哼了一聲,這才消停了下來。
顧青聽到訊息卻是許久也沒有說話,把隨從都打發了出去,獨自一人坐在書房裡足足一個多時辰,沒有人知道他怎麼了。
他坐在榻席上,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一隻青玉山子,那是當初宣陽大長公主的陪嫁,也是她的心愛之物,這些年來一直被他放在書房裡陪伴著自己,這一刻他望著卻是有百般滋味。
崔臨的確是人品出眾,外間的種種讚譽並不假,他足智多謀更是心思沉穩,論起來真的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人,顧青那一日跟崔臨在書房密談之後,便很是震驚。
依著他在權力場上這數十年的眼光看來,崔臨的城府與謀略只怕不遜於他們這些老臣,讓尚算壯年的他不禁生出後生可畏的感覺來。
所以這些時日他也想了不少法子,要讓太后就算不答應崔家的求親,也能讓顧明珠的婚事不會糊里糊塗就安排了。
可是這樣一門好婚事真的成了,這是歡喜的事,可是他不知道為何覺得心中酸澀沉重,望著那座山子,眼睛竟然微微溼潤起來。
“這是好事,明珠她日後一定能好好的……”他喃喃自語著,像是說給那座山子的主人聽,又像是說給自己聽。
聽到訊息的其他府邸也都各有心情,但大都是對這門婚事滿是嫉妒和羨慕,畢竟這樣由皇家賜婚嫁去世家這數十年來可是頭一例,何況還是人中龍鳳的崔五郎親自去求的,更是想也不敢想。
賜婚詔諭下了之後,崔家家主崔丞帶著崔臨入宮謝恩,言辭之間都是對這門婚事的滿意和感激,這倒是讓太后很是吃驚,她看了一眼崔臨,笑容破有些意味深長了。
那一日崔臨獨自一人入宮求親,她便思量著必然是崔家對這門婚事是不答應的,畢竟世家不與外族婚嫁的規矩森嚴,也算來重清譽,顧明珠就算嫁過去,世家也不會因此與顧家有什麼太多結交,何況顧家不止一個女兒,還有顧明玉,顧青不會不思量的,如此倒也免了不少擔憂。
而她之所以鬆口答應這門婚事,也是因為崔臨,他開出來的條件讓太后不能不答應,畢竟用一門婚事能夠換來這麼多,她沒理由不答應。
只是今日看來,崔丞倒像也十分滿意這門婚事,這倒是奇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